“昨儿个老张家娃吃了拉肚子,找他们理论还不认账!”
小河李记的生意渐渐又回来了。老主顾们都说:“贵是贵点,吃着放心!”
谁知刘记又生一计。这日县衙突然来人查税,带头的还是那个高个税吏。
“李二狗,有人举报你偷漏税款!”税吏板着脸,“账本拿来!”
小丫赶紧捧出账本。税吏翻了半天,突然指着一笔:“这五十斤黍米,进货价为何比市价低三成?”
李二狗心里一紧。这是从府城粮行进的货,价钱确实便宜,但一时拿不出凭证。
正在僵持,郑老爹领着个年轻人急匆匆赶来:“差爷且慢!这是府城粮行的伙计,能作证!”
那年轻人取出文书:“差爷请看,这是俺们粮行的出货单,价钱写得明明白白。”
税吏查验无误,只好悻悻而去。
郑老爹这才道出原委:“俺早听说刘记要使坏,特意让侄孙赶来作证。”
原来刘记打听到小河李记进货便宜,便举报他们做假账。幸亏郑老爹消息灵通,才免去一劫。
经过这事,李二狗更加谨慎了。所有进货出货都留凭证,账目记得清清楚楚。
这日打烊后,他把大家叫到新棚子里:“刘记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绊子,咱光防着不行,得想个长远之计。”
赵四嚷嚷:“俺去揍那老小子一顿!”
周寡妇拍他一下:“净出馊主意!”
孙铁柱慢悠悠道:“咱得有个靠山。”
小丫小声说:“新知县不是挺看好咱吗?”
李二狗沉吟片刻:“光靠官府不够。咱得让全县城的人都认咱的牌子。”
他当下决定:第一,所有点心都盖上“小河李记”的戳子;第二,印些优惠券散发;第三,每月推一样新品。
新举措很快见效。“小河李记”的招牌越来越响,甚至有人专门从邻县来买点心。
刘记虽然还在使绊子,但效果大不如前。街坊们都心知肚明,不再上当。
这晚,李二狗站在新棚子里,望着整整齐齐的灶具,心中感慨。新棚子盖起来了,生意做大了,但挑战也更多了。
不过他不怕。只要有这些齐心协力的伙伴,有帮衬的街坊,有认牌子的主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夜色渐深,新棚子里点起油灯。明天,还有新的点心想做,新的生意要谈。
小河李记的路,还长着呢。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