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出了正月,河边的柳树条儿悄悄冒了绿芽,地上的雪化得差不多了,露出黑乎乎的泥地。
这天一大早,前村老王家的王老汉就颠颠儿跑来了,鞋上还沾着泥点子。
“二狗!二狗在家不?”王老汉扒着院门喊,脸上笑成一朵菊花。
李二狗正和大牛一起收拾驴车,准备去县里打听刻章子和铺面的事,闻声迎出来:“王叔,您咋来了?快进屋坐!”
“不坐不坐!”王老汉搓着手,眼睛直往院里瞅,“俺家闺女正月十六出嫁,想在你这儿订五十个喜饼!”
周寡妇正好端着盆出来倒水,听见这话笑开了花:“哎哟!王大哥您可找对人啦!咱这喜饼做得又好看又好吃!”
王老汉连连点头:“就是听说你家点心好,俺才专门来的!得要红纸包着,上头贴个喜字!”
李二狗心里一盘算,问道:“王叔,您要啥馅儿的?豆沙的?枣泥的?还是五仁的?”
王老汉挠挠头:“俺也不懂这个……啥馅儿好?”
周寡妇抢着说:“枣泥的好!早生贵子!喜庆!”
“中!就枣泥的!”王老汉一拍大腿,“多少钱一个?”
李二狗刚要开口,赵四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抢着说:“王叔,平常卖三文一个,您这量大,算您两文五!”
王老汉笑得见牙不见眼:“成!成!正月十六一早俺来取!”
送走王老汉,赵四得意洋洋:“咋样?俺这价要得合适吧?”
李二狗笑着捶他一下:“就你机灵!”
周寡妇却犯了愁:“五十个喜饼倒是不多,可这红纸喜字咋弄?咱也没印版啊!”
小丫蹦出来:“俺会剪喜字!俺剪得可好看了!”
桂枝也说:“俺帮着剪!保准又快又好!”
于是,院子里又热闹起来。周寡妇带着妇人们和面调馅儿,小丫和桂枝坐在炕头上剪红喜字,赵四和孙铁柱被派去镇上买红纸和彩线。
李二狗原定的县里之行只好推迟两天。他挽起袖子也跟着忙活:“咱头一回接喜饼,可得做好了,不能砸招牌!”
周寡妇手下利索地包着饼:“放心吧!保准让新娘子吃了甜到心里去!”
大牛吭哧吭哧地拉磨,磨枣泥馅儿。孙铁柱回来后又忙着烧火。赵四买回红纸后,也凑到小丫跟前学剪喜字,笨手笨脚地剪坏了好几张。
“四哥你别添乱啦!”小丫抢过剪刀,“你去帮铁柱哥烧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