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项目的风波,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虽然最终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在柳林镇领导班子内部,尤其是李腾与赵东升之间,留下了一层难以言说的薄冰。李腾能感觉到,赵书记与他交谈时,公事公办的成分多了,那种初来时的、带着些许师生情谊的随意感淡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弥合这道裂痕,同时也要将否决塑料厂后可能产生的“发展停滞”舆论,转化为推动更健康、更可持续项目的动力。
就在这时,县里下拨的第一笔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八十万元到位了。钱不多,却像久旱后的甘霖。李腾拿着拨款单,思忖良久,一个想法逐渐清晰——他要在全镇范围内,发动一场名为“春风行动”的集中整治和建设活动。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精心准备了一份详实的方案,然后敲响了赵东升办公室的门。
“赵书记,关于那笔到位的专项资金,我有一个初步的使用想法,想向您汇报一下。”李腾的态度比以往更加谦逊,将方案双手递上。
赵东升接过方案,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示意他坐下。“春风行动?”他看着标题,轻声念了出来,然后低头仔细翻阅。
李腾在一旁解释道:“赵书记,我的想法是,这笔钱我们不能撒胡椒面,也不能只盯着山南村那几个大棚。应该用它来做两件事:一是集中力量,解决几个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最能立竿见影的镇容村貌和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清理镇区几条主要排水沟的淤泥,修补一下坑洼不平的镇前街路面,再给几个偏远村子的公共区域做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和垃圾清运。二是拿出一部分,以奖代补,支持山南村合作社购买急需的育苗基质和防虫网,把基础打得更牢。”
他观察着赵东升的神色,继续说:“这样做,一方面能让最广大的群众直观地感受到变化,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表明,我们柳林镇否决高污染项目,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改善民生、培育产业。这……也算是对之前决策的一个正面回应和延续。”
赵东升合上方案,沉吟了片刻。他听懂了李腾的潜台词——这是在用实际行动,为他这个最终拍板的党委书记巩固决策基础,化解潜在的非议。他看着李腾,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审视,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欣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原则,也开始懂得政治上的审时度势和主动作为。
“思路不错。”赵东升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能解决现实问题,也能营造发展氛围。方案做得也比较细致,考虑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示范效应。我原则同意。”
他提笔在方案上签了“同意实施”,并补充道:“这是政府主抓的工作,你负责牵头落实。要注意发动群众参与,不能政府干、群众看,要形成共建共享的氛围。党委这边,我会让周海主席协助协调,宣传工作也要跟上。”
拿到赵东升的尚方宝剑,李腾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立刻行动起来,召开镇长办公会进行部署。出乎他意料的是,之前对塑料厂项目颇为热心的刘长根,这次却没有唱反调,反而在分管领域内表现得相当配合,只是那份配合里,总透着一股疏离和观望。
“春风行动”启动仪式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地点就在淤塞最严重、每逢大雨就内涝的镇区中心排水渠旁。没有主席台,没有红地毯,只有一条写着“柳林镇‘春风行动’暨环境整治提升活动”的横幅挂在临时拉起的绳子上。
赵东升、李腾率领全体班子成员,穿着深色的夹克或旧外套,拿着铁锹、镐头,站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各站所干部、各村支书主任以及自愿报名的群众代表,组成了近百人的队伍。
李腾做了简短的动员:“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不搞形式,只干实事!就用我们手里的工具,让这条‘龙须沟’变个样,让咱们柳林镇变得更干净、更整洁!行动开始!”
随着他一声令下,现场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赵东升虽然年长几岁,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一锹一锹地将乌黑的淤泥铲到运输车上,额头上很快沁出了汗珠。李腾更是甩开膀子,专拣重活累活干,裤腿上溅满了泥点也毫不在意。
周海一边清理杂草,一边和旁边的老村干部拉着家常,了解基层情况。纪委书记张明和组织委员陈志刚搭档,一个刨,一个铲,配合默契。宣传委员王丽则带着通讯员,跑前跑后地记录着现场的镜头。
最让人意外的是刘长根,他也来了,拿着把铁锹,动作不算麻利,但确实在干活,只是很少与人交流,偶尔抬眼看看干得热火朝天的李腾和赵东升,眼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