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何以为民 > 第165章 涟漪

第165章 涟漪(1 / 2)

电影院清场、合作协议签署、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山南村大棚初现生机……这一连串的实质性进展,如同投入柳林镇这潭静水的颗颗石子,激起的涟漪由中心一圈圈向外扩散,不仅改变了镇容镇貌和干部群众的预期,更深刻地搅动了镇政府领导班子内部原有的平衡与生态。权力的天平,正在以一种清晰可感的方式,发生着微妙的倾斜。

李腾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四处拜码头的“空降兵”。他用自己的魄力、智慧和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了话语权,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认可。这种认可,反过来又强化了他在班子内的分量。

变化最明显的,当属人大主席周海。这位一向以“老好人”、“和事佬”形象示人的老资格,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李腾的办公室,不再仅仅是礼节性的沟通,而是主动就一些重点工作提出建议,甚至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明确表达对李腾工作思路的支持。

一次,在李腾办公室讨论开春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步设想时,周海感慨地说:“李镇长,不瞒你说,你在柳林这两个月干的这些事,让我这老家伙都觉得脸上有光。以前咱们开会,谈困难的多,讲办法的少;发牢骚的多,干实事的少。现在不一样了,虽然难处还在,但大家心里有了盼头,知道往前奔有方向了。以后政府这边的工作,只要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你尽管开口。”

这番话,说得诚恳而有力,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观望者的心态转向。李腾能感觉到,周海的靠拢,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站队,更包含着一种对柳林镇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责任感。这让他感到欣慰,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相比之下,常务副镇长刘长根的处境则显得愈发尴尬和落寞。县纪委的调查虽未直接指向他个人经济问题,但“监管失职”、“程序违规”的结论,像一道无形的烙印,让他在班子内威信大损。他分管的企管办主导的电影院盘活工作,如今完全由李腾直接掌控,他插不上手,也不敢再插手。以往那些围绕在他身边、唯他马首是瞻的站所长、村干部,如今见到他,虽然依旧客气,但那份恭敬中少了以往的畏惧和热络,多了几分疏离和审视。

刘长根变得沉默寡言,开会时常常坐在角落,低着头,手里玩弄着钢笔,很少主动发言。即使被问到分管工作,也只是程式化地汇报几句,不再像以前那样侃侃而谈,甚至夹枪带棒。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

李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并无多少胜利者的快意,反而有些许复杂的感慨。他并不想将刘长根一棍子打死,柳林镇的工作需要稳定,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一次关于冬季安全生产检查的镇长办公会后,李腾特意叫住了准备离开的刘长根。

“刘镇长,留步,有点事想跟你聊聊。”李腾的语气很平和。

刘长根脚步一顿,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李镇长,还有什么指示?”

两人回到李腾的办公室,钱有福泡好茶便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

“刘镇长,”李腾斟酌着开口,“电影院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了。你是老柳林,对镇里的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很多工作,还需要你多出力、多把关。”

刘长根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没有喝,只是淡淡地说:“李镇长过奖了。我现在是戴罪之身,能做好分内事就不错了,不敢再乱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