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的最后,市长高长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再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参与抗洪救灾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的讲话高屋建瓴,充满了感情与力量:
“……同志们!这场特大洪水,是对红星县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次极限考验,也是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风貌的一次全面检阅!事实证明,红星县的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红星县的干部队伍是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你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什么是‘不畏艰险、敢于胜利’,什么是‘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抗洪精神!”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尤其在宋知远等受表彰的代表身上停留片刻,声音愈发激昂:“这座用意志和汗水铸就的丰碑,不仅矗立在红星大地上,更矗立在人民心中!它必将激励着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灾后重建和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中去!市委、市政府相信,有着这样一支过硬队伍的红星县,一定能够在废墟上建设起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和谐的新家园!”
高长河的讲话,将大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会场内掌声如雷,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大会结束后,高长河在市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与部分受表彰的代表亲切握手、合影留念。当走到宋知远和李腾面前时,高长河停下脚步,先与宋知远再次握手,然后目光转向旁边的李腾。
“李腾同志,是吧?”高长河的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这次抗洪救灾,你一直跟在知远同志身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材料扎实,协调有力,关键时刻还能发现问题,很好,很有潜力!”
“谢谢高市长鼓励!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还有很多不足。”李腾连忙躬身回答,心情激动,但努力保持着谦逊。
高长河点点头,又转向宋知远,用一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口吻说道:“知远啊,你这个秘书,是块好材料。思维清晰,办事稳妥,是个可造之才。你可别捂在手里太久,该放下去锻炼的时候,就要大胆放手,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成长嘛!”
这话声音不高,但在场的几位核心领导都听得清清楚楚。郑国锋、杨为民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宋知远也笑着回应:“市长放心,我们一定按照干部培养规律,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平台。”
高长河这句看似随意的点评,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不仅是对李腾个人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在市县主要领导面前,为他未来的发展路径,释放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积极信号。
喧嚣过后,礼堂渐渐安静下来。李腾帮着工作人员整理完会场,最后一批离开。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宁静。他摸着口袋里那本崭新的“先进个人”证书,回想着这几个月来的惊心动魄、艰难曲折,回想着宋知远的信任与栽培,回想着高市长那意味深长的话语,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恩。
他知道,这场洪灾,对他而言,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淬炼。他见证了灾难的无情,更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与担当的力量;他经历了极限的压力考验,也在应对复杂局面中迅速成长;他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更在更高层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抗洪救灾这座“丰碑”,已经巍然矗立。它属于所有为之奋斗的人们。而对于李腾个人而言,这座丰碑,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秘书生涯的第一阶段,在这场大洪水的大考中,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前方的道路,随着高市长那句“该放下去锻炼”的东风,已然变得更加清晰和广阔。他站在县委大院中,望着湛蓝的天空和远处开始复苏的土地,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穷的力量。一个阶段结束了,但为民服务的征程,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