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晚晴同志?”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沙哑。
“是我。”苏晚晴轻轻点头,嘴角努力弯起一个弧度,却显得有些勉强。她的目光快速扫过焕然一新的铺面,掠过墙上那张醒目的营业执照,最后落回到李卫国身上。眼前的李卫国,比记忆中更加挺拔沉稳,眉宇间的青涩已被坚毅取代,穿着干净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以前从未有过的、属于事业男性的自信与从容。
“这位是我舅舅。”苏晚晴侧身介绍。
韩舅舅走上前,脸上带着温和而得体的笑容,主动向李卫国伸出手:“你好,李卫国同志,常听晚晴提起你。这次冒昧来访,打扰了。”
“韩同志,您好。”李卫国迅速调整好情绪,与他用力握了握手,触手感觉对方的手指修长有力,“不打扰,快请里面坐。”
他将两人让进铺面后隔出的一间简陋会客室,让赵老实赶紧去沏茶。心中却是惊涛骇浪,无数个疑问翻涌——她怎么突然回来了?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她舅舅同来,又意味着什么?
落座后,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沉默。还是韩舅舅先开了口,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赞许地点点头:“李卫国同志,你这地方收拾得很不错,井井有条。晚晴信里说你很有本事,果然名不虚传。”
“韩同志过奖了,只是响应政策,混口饭吃。”李卫国谦逊了一句,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苏晚晴。
苏晚晴双手捧着粗糙的茶杯,指尖微微用力,低着头,似乎在斟酌词语。终于,她抬起头,看向李卫国,眼神里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光芒,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李卫国耳中:“卫国,我这次回来……是舅舅帮我联系了省城的工作,在一家刚成立的涉外宾馆做文员,算是稳定下来了。我……我是来跟你道别的,也是来……谢谢你之前的帮助。”
道别?李卫国的心猛地一沉。虽然知道她终将留在省城,但亲耳听到“道别”二字,依旧像是一根刺扎进心里。
韩舅舅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视:“卫国同志,晚晴都跟我说了。你们年轻人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很难得。你是个有志向、有能力的年轻人,我和她家里都很感谢你。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沉,“省城和农村,毕竟是两个世界。晚晴以后的路还长,我们做长辈的,总是希望她能有更安稳、更……匹配的未来。”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提醒,也是婉转的告诫。提醒李卫国认清彼此间的差距,告诫他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卫国沉默着,没有立刻回应。他能感受到苏晚晴投来的、带着紧张和期盼的目光。他明白,此刻,任何冲动的言语都是苍白的。他需要的是实力,是足以打破这种世俗偏见的实力!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韩舅舅,没有怯懦,也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坚定:“韩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谢谢您坦诚相告。”他转而看向苏晚晴,眼神深邃,语气郑重,“晚晴,祝贺你在省城站稳脚跟。你说得对,前路漫漫,各自珍重。”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积蓄力量,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但我李卫国,不会永远困在这个小山沟。省城,我迟早会去。不是以投靠谁的身份,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堂堂正正地走进去!”
这番话,如同金石坠地,铿锵有声。没有华丽的誓言,没有冲动的承诺,只有一份基于自身实力和未来规划的、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决心!
苏晚晴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眼中那簇燃烧的、名为野心的火焰,看着她熟悉的那个沉稳青年身上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她一直知道他与众不同,却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蕴藏的巨大能量。舅舅的话带来的压抑感,仿佛在这份坚定的宣言面前,悄然消散了几分。她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一种混合着骄傲、感动和难以言喻的悸动,瞬间淹没了她。
韩舅舅也微微动容。他见过不少年轻人,但像李卫国这样,在如此直白的“提醒”下,非但没有气馁,反而展现出如此强悍心性和清晰规划的,实属罕见。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农村青年,第一次真正将他放在了需要平等对待的位置上。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缓和了许多。李卫国没有再纠缠于感情话题,而是顺势向韩舅舅请教了一些关于省城经济发展、市场情况的问题,态度不卑不亢,问题切中要害。韩舅舅也收起了一些居高临下的心态,以在省城工作的见识,给予了中肯的回答。他甚至对李卫国与县里小皮件厂的合作模式表示了兴趣。
苏晚晴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两个男人之间的交谈,看着李卫国在舅舅面前展现出的从容与见识,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这一次见面,或许真的是一次道别,但绝不是终结。李卫国那句“省城,我迟早会去”,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也在他们之间,埋下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他们并没有停留太久,婉拒了李卫国留饭的邀请,说是还要赶回县里的招待所。李卫国将他们送到村口。
临别时,苏晚晴落在后面几步,看着李卫国,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句:“省里的考察……加油。”
“我会的。”李卫国深深地看着她,“你在省城,也要一切小心。”
吉普车远去了,卷起的尘土慢慢落下。李卫国站在原地,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孤独而挺拔。心中没有离别的伤感,反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与清明。苏晚晴的归来与离去,韩舅舅的审视与告诫,都像是一把锤子,将他心中那块名为“未来”的铁砧,锤炼得更加坚硬。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收购点。省里的考察团即将到来,那将是他在官方层面崭露头角的绝佳机会。而苏晚晴,那个远在省城的倩影,不再仅仅是他心底柔软的牵挂,更成了他必须加速前进、攀登高峰的终极动力之一。
星火已呈燎原之势,情意也在现实的淬炼中愈发坚定。前路依旧漫漫,但目标,从未如此清晰。他拿起工具,继续投入到迎接考察的最后准备工作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属于李卫国的时代,正伴随着省城考察团的即将到来,以及那份深植于心的跨越阶层的爱恋,轰轰烈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