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复仇的火焰(1 / 2)

战友捐躯痛,仇心怒火燃。

谋猷驱日寇,热血洒山川。

柳昊和战友们呆呆地伫立在另一个山头上,望着山那边被硝烟笼罩的山坡,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他们的肩膀微微颤抖,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带着无尽的痛苦。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将他们与战友之间的情谊击得粉碎。

柳昊的眼前不断浮现出与周排长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片段,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循环播放。排长的音容笑貌,他那严厉的训斥中藏着的深切关怀,每一次拍肩鼓励的温暖,此刻都变得如此清晰,却又如同被风吹散的云烟般遥不可及。“排长……”柳昊喃喃自语,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不舍,仿佛每一个字都撕裂着他的心。

他缓缓地面向山下方向,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膝盖与冰冷坚硬的地面猛烈撞击,发出沉闷的响声,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心中的痛苦如同潮水般汹涌,早已将一切淹没。其他战友们见状,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他们的脸上满是纵横的泪痕,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愤怒和深不见底的悲伤,山风呼啸而过,却吹不干他们湿润的眼眶。

“我柳昊发誓,和旭日鬼子势不两立,不将他们赶出炎黄,誓不为人!我一定为你们报仇!”柳昊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个音节都像铁锤般砸在心头。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带着刻骨的仇恨和誓死的决心。说完,他和战友们一起,向着排长他们所在的方向,缓缓地脱下帽子,庄重地磕了三个头。每一下磕头,额头重重撞击地面,都带着他们对战友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思念,帽子的褶皱在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未尽的誓言。

“昊子,你说怎么打,同归于尽也可以,我们没有孬种!”神枪手沈毅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却又充满了决绝,额头的汗珠混着尘土滑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战友牺牲的痛苦。

柳昊抬起头,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坚毅又愤怒的脸庞,仿佛又看到了排长对他的嘱托的情景。排长那坚定的眼神,那充满信任的话语,“柳昊,你是我们的骨干,必须活下去!”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打在心坎上。“我们不能辜负排长的期望,一定要活下去,为他们报仇!”柳昊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胸膛起伏间,一股热流涌遍全身。

渐渐地,柳昊冷静了下来。他深知,打鬼子报仇固然重要,但留下火种继续战斗更重要。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周围密林的地形,心中开始思索着如何破被鬼子追赶的这个局,如何歼灭这批鬼子给牺牲的排长他们报仇。或许可以借助山势迂回包抄,利用鬼子轻敌的心理设下陷阱。

沈毅锋看着柳昊专注的神情,知道他在谋划策略,便默默地检查了弹夹,眼神中透出坚定的支持。其他战友们也屏息凝神,等待着柳昊的指令,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

“任何时候和敌人对垒,都占不了多少便宜,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凭这几个人怎么才能将一中队的鬼子打败呢?”柳昊在心中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眉头紧锁。他看过的军事类书籍里特战的个个战法案例像放电影一样在他的脑中翻过,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如昨。他回忆道:“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敌疲我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些都是游击战的精髓。具体战术如麻雀战——小股部队分散骚扰,地道战——隐蔽地下突袭,倒三边伏击战——三面设伏夹击,偷袭战——快速出其不意,夜袭——利用夜色掩护……”这些战术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结合当前的山地环境,他不断地思考着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例如利用树木和岩石设置陷阱,或者在夜间行动扰乱敌人部署,来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几个人手里的武器都没有子弹了,和烧火棍差不多,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消灭鬼子呢?”柳昊的目光落在战友们身上,仔细打量着每个人。他看到战友姜戎韬精通格斗,能徒手制服敌人;沈毅锋枪法精准,百步穿杨;林霄擅长攀爬和伪装,熟悉山林地形。突然眼前一亮,柳昊心中豁然开朗。“对,几个人的个人能力,这就是战胜敌人的利器。能进侦察排的都是有功夫的,枪法也好,要是在现代军队,这些人都有特种兵的潜质。进入这山里,凭着高超的战术和强大的个人素养,再强大的军队也不怕。”柳昊心中想着,歼灭敌人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步成型。他决定整合战友们的特长,结合山地崎岖特点,先利用夜袭和伏击削弱敌人力量,再逐个击破,确保行动隐秘高效。他坚定地决定吃掉这批鬼子,信心满满。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中队的鬼子兵隶属于旭日二师团第三旅团第29联队加强中队的部队。在攻占北大营时,他们没有参加,却被安排追击620团。为了加强攻势,这支部队特配有92步炮小队、四挺重机枪的小队,加上中队的9挺轻机枪、9个掷弹筒,总兵力250多人。这样的配置在日军的部队中也是非常豪华的。

中队长岛本正二,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带领着他的加强中队,信心满满地要消灭整个620团。在他看来,这些东北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他们帝国皇军的对手。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追了整整下午,却被620团的侦察排堵住了去路。

山口处地势险峻,两侧悬崖峭壁,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日军在这样的地形下,根本无法实施迂回战术,只能正面强攻。

为了尽快突破防线,日军调集了大量的92步炮和掷弹筒,对山口展开了猛烈的炮击。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与此同时,日军的重机枪也在火力点上不断喷吐着火舌,为冲锋的士兵提供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