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机穿梭在万米高空的云层之上,朝着联盟新启动的“北极生态协作计划”观测点全速飞去。舷窗外,云海翻腾如奔涌的白浪,时而堆叠成巍峨的峰峦,时而铺展成无垠的雪原,阳光穿透云层的缝隙,洒下万道金光,如利剑般刺破天际,照亮了下方冰封千里的北极海岸线——连绵的冰原泛着凛冽的白光,与湛蓝的北冰洋交相辉映,勾勒出地球北端最壮丽也最脆弱的轮廓。
高小凤临窗而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三十三件信物,每一件都在机舱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三十三件信物,有来自G国重建工地的水泥碎块,有A国“和平小学”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石头画,有图瓦卢民众赠送的贝壳项链,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跨越山海的故事,一段与和平、共富、坚守相关的记忆。她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不久前联合国大会上各国代表的掌声与期盼——那场大会后,“全球共荣联盟”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有二十余个非成员国提交了正式加入申请,甚至一些曾经长期秉持中立态度的国家,也主动派遣外交使团到访联盟总部,提出要深度参与“全球共荣大学联盟”的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以及“绿色丝绸之路”的生态合作项目。
“高女士,联盟总部传来最新数据简报。”祁同伟轻步走来,将一份加密的电子报告递到高小凤手中,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振奋,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全球共荣发展走廊’的贸易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其中数字丝绸之路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已覆盖全球80%的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两倍之多,很多曾经与世隔绝的村落,现在都能通过网络将本地特产销往全球;绿色丝绸之路的风电、光伏项目已在20个国家落地生根,仅去年一年就减少碳排放超10亿吨,相当于种植了近30亿棵成年树木;健康丝绸之路的传染病预警系统更是成效显着,成功监测并防范了三次区域性疫情的扩散,联盟联合研发的两款针对性疫苗已惠及数亿民众,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高小琴坐在一旁,指尖快速滑动着平板上的补充资料,随即笑着补充道:“还有个特别让人惊喜的消息。‘全球共荣大学联盟’的第一届跨国联合培养生已经顺利毕业,这批学生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涵盖了工程、医疗、教育、生态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有30%的学生,放弃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薪offer,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身公益援助、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来自图瓦卢的学生安娜,她毕业后牵头成立了‘海岛生态保护青年联盟’,联合全球各地的青年力量推动海洋污染治理和海平面上升应对方案,短短半年时间,就吸引了上万个年轻人加入,已经在三个岛国开展了塑料垃圾清理和珊瑚礁修复项目。”
哈立德靠窗而坐,望着窗外逐渐清晰的北极冰原,眼中满是感慨,声音带着一丝追忆与欣慰:“谁能想到,曾经为了资源争夺、领土划分而冲突不断的世界,如今能为了保护地球共同的生态家园而携手合作。我刚收到联盟北极事务协调处的消息,北极周边的五个国家,包括曾经因北极群岛归属问题存在长期领土争议的x国和Y国,已经正式签署了《北极生态保护协同协议》。他们愿意搁置争议,将原本存在分歧的区域划定为跨国生态保护区,由联盟主导开展冰盖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高小凤闻言,微微颔首,嘴角扬起一抹温和而坚定的笑容,眼中满是欣慰:“这就是共荣理念的真正力量——当人们真正意识到,人类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局部的分歧,当合作共赢能为所有人带来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福祉,那些看似难以调和的分歧与争议,自然会找到和平化解的方式。北极是地球的‘天然冰箱’,它的生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守护这里的生态,就是守护全人类的未来,我们责无旁贷,也义不容辞。”
经过十余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专机终于降落在联盟北极观测站的临时冰面机场。当机舱门打开的瞬间,刺骨的寒风如利刃般扑面而来,裹挟着冰原特有的凛冽气息,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远处的冰原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天地间一片苍茫,唯有观测站的红色建筑在白雪皑皑中格外醒目。
观测站的工作人员早已顶着寒风等候在机场,为首的是来自K国的着名生态学家埃里克教授。他身着厚重的极地防寒服,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高小凤的手,语气急切而凝重:“高女士,您来得正好!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紧急!最近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虽然在绿色丝绸之路项目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冰下的甲烷释放量出现了异常激增,我们通过冰层探测仪监测到至少15个活跃的甲烷喷发点,其中有3个喷发点的甲烷浓度已经超出安全阈值的3倍,这可能会形成‘甲烷反馈循环’,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更让人担忧的是,北极熊的栖息地持续缩小,猎物数量锐减,近期已经发现多起北极熊因饥饿闯入人类聚居点觅食的事件,上周甚至出现了一头母熊为了保护幼崽,与观测站的补给车辆发生冲突的情况,母熊的腿部被擦伤,幼崽也受到了惊吓。”
高小凤点点头,神色变得愈发凝重,她紧了紧身上的防寒服,语气坚定而沉稳:“埃里克教授,请放心,联盟已经提前协调了12个国家的顶尖科研团队,带来了最先进的甲烷捕捉设备和极地动物保护物资,现在已经在途中,预计24小时内就能抵达。我们将分三步走,立刻开展工作:第一,启动紧急响应机制,明天一早就组织科研团队登上破冰船,前往甲烷喷发点部署捕捉设备,这些设备采用了最新的气体分离技术,能够将收集到的甲烷转化为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实现‘变废为宝’;第二,扩大北极熊临时保护区的范围,搭建更安全的保温棚,投放充足的营养食物,同时安排兽医团队对受伤的北极熊进行专业治疗;第三,联合全球气候专家,在一周内召开线上紧急会议,制定长期的北极生态修复计划,从根源上遏制冰盖消融和甲烷释放,改善极地生态环境。”
在北极观测站的日子里,高小凤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片刻停歇。第二天一早,她就穿上厚重的极地防寒服,戴上防风护目镜和防冻手套,跟随科研团队登上了联盟专属的“共荣号”破冰船,前往距离观测站80海里外的主要甲烷喷发点考察。
破冰船缓缓驶离港口,船身撞击着浮冰,发出“咔嚓咔嚓”的沉闷声响,巨大的冰块在船头碎裂,溅起雪白的冰花。站在甲板上,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即使隔着防寒面罩,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远处的冰川巍峨耸立,如同一座座白色的巨峰,却能清晰看到冰川边缘融化后留下的不规则痕迹,一些小型冰山从冰川上脱落,坠入海中,激起巨大的浪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行,破冰船抵达了最大的一个甲烷喷发点。通过船上的探测设备可以看到,冰层下有细密的气泡不断上升,在冰面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孔洞,散发着淡淡的天然气味道。科研人员们迅速展开工作,他们穿着防滑冰鞋,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固定支架,将巨大的甲烷捕捉罩覆盖在喷发点上方。这些捕捉罩由特殊的高强度纤维制成,能够抵御极地的低温和冰层的挤压,通过管道将收集到的甲烷输送到船上的转化装置中。
高小凤站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测屏幕上的数据。随着捕捉装置的启动,甲烷浓度数值开始缓慢下降,从最初的8000pp逐渐降至5000pp、3000pp……当数值稳定在1000pp以下时,现场的科研人员们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高小凤也松了口气,心中稍感欣慰,但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更多的喷发点需要处理,长期的生态修复更是任重道远。
考察结束后,高小凤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北极熊临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观测站西侧的一片平缓冰原上,四周用柔性防护栏围起,里面搭建了几座保温帐篷和食物投放点。当高小凤走进保护区时,正好看到几只瘦弱的北极熊正围着工作人员投放的新鲜海豹肉进食。它们的毛发杂乱而肮脏,身体消瘦得几乎只剩下骨架,肋骨清晰可见。其中一只母熊的后腿还带着明显的冻伤痕迹,毛色脱落,露出粉红色的皮肤,它警惕地护着身后的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幼崽,幼崽的毛发稀疏而发黄,眼神中满是怯懦,紧紧依偎在母熊身边,不敢远离。
保护区的负责人是来自L国的动物学家索菲亚博士,她轻声向高小凤介绍道:“高女士,这些北极熊都是我们在过去一个月内从人类聚居点和补给路线附近救助回来的。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它们的狩猎场面积大幅缩小,很难捕猎到海豹等猎物,很多北极熊都处于严重的饥饿状态,有些甚至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我们现在每天都会定时投放足量的食物,同时对受伤的北极熊进行治疗,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恢复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让海冰能够稳定存在,这样它们才能重新回归正常的狩猎生活。”
高小凤蹲下身,隔着柔性防护栏,静静地望着那两只瑟瑟发抖的幼崽,心中满是触动。她能清晰地看到幼崽眼中的恐惧与无助,也能感受到母熊身上那种护犊情深的本能。“我们人类的活动,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高小凤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保护北极生态,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北极熊,更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如果北极的冰盖持续消融,全球海平面上升,将会有无数沿海城市和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生态链的断裂也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她当即站起身,对着随行的工作人员下令:“立刻从联盟公益基金中调拨1亿美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北极熊栖息地修复和人工繁育研究。同时,协调联盟各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减少高碳排放产业的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从源头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另外,联系全球顶尖的极地生态专家,组建专项研究小组,尽快制定出海冰保护和恢复的可行性方案。”
让人动容的是,不需要联盟的号召,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们已经自发来到北极观测站,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其中有来自F国的青年志愿者露西,她是汤姆的女儿,今年刚满22岁,正在K国攻读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继承了父亲的公益之心,她主动申请暂停学业,加入了甲烷捕捉设备的维护团队。露西穿着与科研人员同款的防寒服,脸上冻得通红,却依旧干劲十足,每天都要顶着寒风检查捕捉装置的运行情况,记录数据,排查故障。
还有来自A国“和平小学”的第一届毕业生阿里,他如今已是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得知联盟的北极生态保护计划后,他带着自己和同学们一起研发的“极地垃圾回收装置”来到了北极。这个装置采用了太阳能驱动,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专门用于清理冰川上的塑料垃圾和废弃物资。阿里说,他小时候在“和平小学”学到的第一堂课就是“人类共荣”,老师告诉他们,地球是所有人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守护它。
在工作间隙,露西趁着休息时间找到了高小凤,她的脸颊因为寒冷而泛着健康的红晕,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高女士,我父亲经常给我讲他在非洲援建‘和平小学’和‘共富医院’的故事,讲‘人类共荣’的理念。他说,他们那一代人,用双手搭建起了和平与发展的桥梁,而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享受前人创造的和平与繁荣,更要承担起守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我来到这里,就是想为保护北极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未来的孩子们也能像我一样,亲眼看到美丽的北极,看到自由奔跑的北极熊,而不是只能在纪录片里回忆它们。”
高小凤伸出手,轻轻握住露西冰冷的手,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露西,你说得很好。共荣理念的传承,就是要靠你们这样有担当、有爱心的年轻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它,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你们的行动,就像一束束微光,虽然微弱,但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世界,会影响更多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
就在北极生态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时,联盟总部突然传来紧急消息,打破了观测站的平静。联盟应急响应中心的负责人在加密视频会议中,语气急促地报告:“高女士,紧急情况!位于南美洲的p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连续三天的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该国中部和南部的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交通、通讯完全中断,初步统计有数十万民众被困在洪水中,急需救援!p国政府已经向联盟发出了紧急救援请求,希望我们能尽快提供援助。”
视频画面中,还播放了p国灾区的现场画面:曾经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片泽国,浑浊的洪水淹没了街道,只露出一排排房屋的屋顶;部分老旧建筑在洪水的冲击下轰然倒塌,露出残缺的墙体和断裂的钢筋;救援船只在洪水中艰难穿梭,搜救着被困在屋顶和高处的民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和消毒水的味道,偶尔能听到民众的哭声和绝望的呼救声,场面惨不忍睹。
高小凤的神色瞬间变得凝重,她立刻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救援工作,语气坚定而果断:“立刻启动‘全球应急救援快速反应部队’的最高响应级别,协调联盟各国的救援力量,务必在48小时内抵达p国灾区;紧急调拨5000顶应急保暖帐篷、1000吨高热量压缩食品、500吨饮用水和大量急救药品、消毒用品,通过‘绿色丝绸之路’的紧急物流通道火速运往p国;派遣由大夏、J国、K国等国组成的联合医疗团队和搜救团队,优先抢救被困民众,搭建临时医疗点和安置点;同时,协调联盟的地质专家和工程团队,在救援的同时前往灾区评估灾情,制定科学的灾后重建方案,确保救援和重建工作无缝衔接。”
“高女士,我请求带队前往p国灾区。”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汤姆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中传来。他此时正在非洲的国参与新的“共富医院”援建项目,背景中还能听到工地的施工声响,“我有丰富的灾害救援经验,也熟悉联盟的救援流程和协调机制,希望能为p国民众尽一份力。我已经联系了正在非洲的‘共荣之旅’志愿者团队,我们愿意组成先遣队,提前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高小凤看着通讯器中汤姆坚定的眼神,没有丝毫犹豫,点头同意:“汤姆,我批准你的请求。注意安全,联盟会全力支持你,协调p国政府和当地救援团队配合你的工作。物资和后续救援力量会陆续跟上,你们一定要保重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挂断通讯后,高小凤立刻安排后续事宜,随后登上专机,朝着p国灾区飞去。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飞行,专机终于抵达p国灾区的临时机场。刚走下飞机,一股混杂着泥土、腐烂物和消毒水的刺鼻气味就扑面而来,让人阵阵作呕。远处的城市被洪水笼罩,灰蒙蒙的天空下,是一片狼藉的景象,耳边不断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救援设备的轰鸣声和民众的哭喊声,让人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