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将计就计(2 / 2)

仅用半年时间,加州“光伏+农业灌溉”基地就实现了并网发电。首批输送的电力优先接入了周边农户的电网,农业用电价格比之前降低了35%,农户们再也不用为高昂的电费发愁;智能灌溉系统覆盖了周边8万亩农田,当年玉米产量同比提升了35%,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地挂在秸秆上,像是大地送给农户的礼物。更让农户们惊喜的是,他们的平均收入增加了2.3万美元,不少人都翻新了自家的房子,买了新的农业机械。

这一切,都让A国政府感到憋屈又无奈。可更让他们难堪的还在后面——联盟联合b国在加州基地举办了“全球绿色农业论坛”,邀请了30多个国家的农业部长、能源企业负责人参会。论坛期间,加州当地的200多家农场主主动找上门,希望能加入基地的合作,甚至有A国本土的新能源企业提出要引进联盟的光伏技术与“光伏+农业”模式。A国政府此前宣称的“安全管控”,彻底沦为了国际社会的笑谈,再也无人提及。

2073年底,加州“光伏+农业灌溉”基地迎来了首次收益分红。b国主权基金获得了1.2亿美元的收益,这相当于其对A国玉米进口成本的15%,极大地缓解了b国的外汇压力;当地农户每户平均分到了8000美元,约翰用这笔钱翻新了家里的农场设备,还雇了两名工人帮忙,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联盟则将30%的收益投入到基地的生态修复中——在地块边缘种植了5万棵固土树木,树木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还修建了两座生态池塘,池塘里种上了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鸟类与昆虫提供栖息地,让基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分红仪式上,b国农业部长穆罕默德专程从国内赶来。他与高小凤一起,为“加州绿色农业合作基地”揭牌——红色的绸缎落下,金色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穆罕默德站在观景台上,望着成片的光伏板下金黄的玉米田,眼中满是激动,他对着话筒大声宣布:“b国将再投资3亿美元,扩大基地规模!未来三年,我们要让光伏灌溉覆盖加州50万亩农田,让这里成为‘全球绿色农业合作的样板’,让更多人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消息传到A国白宫,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召开了紧急会议。他看着桌上的报告,气得脸色铁青,对着商务部与国土安全部的负责人怒斥:“你们是怎么做事的?一块20万亩的土地,就让他们轻易拿走了!现在全世界都在看我们的笑话,你们到底能不能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可无论总统如何愤怒,在场的官员们都低着头,没人能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干预,违反wto裁定,会失去国际信誉;不干预,只能眼睁睁看着“外国势力”在本土发展,却无能为力。

国际舆论更是一片嘲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标题尖锐而直白:“A国试图用技术封锁维持霸权,却因忽视民生需求导致产业崩盘,如今被联盟与b国‘捡漏’,完全是咎由自取!”《经济学人》则指出:“联盟的‘将计就计’,为全球绿色合作提供了新范式——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资源,用民生收益化解国际争议,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霸权主义永远无法理解的智慧。”

高小凤站在基地的观景台上,晚风拂过光伏板,带来阵阵凉意。远处,电动农机在田间穿梭,农户们的笑声隐约传来,那笑声里满是幸福与满足;更远处,跨境电网的输电塔在夕阳下勾勒出清晰的轮廓,银色的电缆将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向b国,像是在编织一条连接友谊与合作的纽带。

她掏出手机,拍下这充满生机的一幕——湛蓝的天空下,金色的光伏板与绿色的农田交相辉映,农户们在田间劳作,脸上带着笑容。她将照片发给高小琴与祁同伟,配文写道:“A国的‘烂尾地’,终于变成了‘共赢田’。合作从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输我赢,而是让每一方都能收获希望,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发挥价值。下一站,大洋洲斐济,我们去给海岛装上‘绿色心脏’,让绿色发展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很快,高小琴的回复弹了出来:“香港基金已为斐济项目追加10亿美元,储能技术团队已完成三个海岛的选址,就等你敲定最终方案,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祁同伟则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中国与大洋洲五国的代表正共同签署“绿色海岛合作备忘录”,背景是斐济湛蓝的海水与洁白的沙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他的消息写道:“国内已协调好极地科考团队的技术支持,他们在低温储能与海水淡化方面有丰富经验,能让海岛的‘光伏+储能+海水淡化’一体化方案更完善,更贴合当地需求。”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光伏板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下方的农田里,绿色的玉米叶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夕阳告别。两种颜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绿金共生”图景。

高小凤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反制A国的技术制裁,到盘活加州的烂尾地;从非洲的战乱平息,到北极的资源共管;从东南亚的能源互联,到南美的雨林守护,“中国方案”始终坚守着“共赢”的初心——不搞霸权,不谋私利,只用技术的温度温暖每一片土地,用合作的诚意连接每一个国家。

她知道,这条全球绿色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非洲b国与c国边境的剑拔弩张,到北极科考站外A国、R国的资源争夺;从亚马逊雨林土着部落的警惕质疑,到加州农田里农户们的绝望叹息,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争议与挑战,每一次突破都需要智慧与勇气。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中国方案”的内核愈发清晰——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技术输出,不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利益交换,而是基于对每一片土地的尊重、对每一个生命的关怀,用合作的纽带连接分歧,用民生的成果化解矛盾。

就像此刻脚下的加州土地,三年前还是一片因垄断与忽视而荒芜的“锈带”,如今却变成了光伏板与农田共生的“共赢田”。高小凤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掌心还残留着在工地与农户一起铺设管道时沾上的泥土——这泥土里,有中国技术人员的汗水,有b国投资者的信任,更有加州农户的期盼。她忽然明白,“中国方案”能走到今天,靠的从来不是强大的资本或先进的技术alone,而是那份“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的同理心,是“让每一方都能分到蛋糕”的共享思维。

远处,跨境电网的输电塔在夕阳下连成一条金色的线,电力正跨越国界,输送到b国的工厂与农田。高小凤想起b国农业部长穆罕默德在分红仪式上说的话:“以前我们总觉得,国际合作要么是被剥削,要么是被牵制,直到遇到联盟,才知道合作可以是平等的、共赢的——你们给我们的不是施舍,是让我们自己站起来的能力。”这句话,或许就是对“中国方案”最好的诠释。它从不追求“主导”,而是致力于“赋能”;从不试图“掌控”,而是努力“共建”。

一阵晚风吹过,光伏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在回应远处农户们的笑声。高小凤抬头望向天空,夕阳正缓缓沉入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色。她想起接下来的斐济海岛项目——那里有湛蓝的海水、翠绿的岛屿,也有因能源短缺而困扰的岛民;有台风频发的挑战,也有发展“光伏+储能+海水淡化”的潜力。就像曾经的加州、曾经的亚马逊、曾经的北极,那里也将是“中国方案”新的舞台,也将见证从“困境”到“希望”的转变。

她掏出手机,再次点开与高小琴、祁同伟的聊天界面,看着他们发来的斐济项目资料——储能基站的设计图、海水淡化技术的参数、与岛民沟通的备忘录,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严谨与用心。高小凤笑着回复:“斐济的海风在等我们,下周出发,一起去给海岛装上‘绿色心脏’。”

发送消息的瞬间,高小凤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年后的斐济——海岛的屋顶上铺满了光伏板,储能基站在夜晚为家家户户提供稳定的电力;海水淡化厂流出清澈的淡水,滋润着岛上的农田与果树;岛民们不再需要为停电发愁,孩子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老人们能在医院里得到及时的治疗。那画面,与此刻加州的“绿金共生”图景重叠在一起,与非洲的光伏农业走廊、北极的国际绿色社区、东南亚的湄公河能源互联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覆盖全球的绿色发展画卷。

夕阳彻底落下,夜幕开始降临。加州基地的光伏板渐渐停止发电,远处的村庄亮起了灯光——那是农户们家里的灯,是村口超市的灯,是学校教室里的灯。这些灯光,微弱却温暖,照亮了农户们的生活,也照亮了“中国方案”前行的道路。

高小凤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可能是技术上的突破难题,可能是国际上的争议分歧,可能是自然环境的突发考验。但只要坚守“尊重、共享、共赢”的初心,只要带着对每一片土地的敬畏、对每一个生命的关怀,“中国方案”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它会像此刻的灯光一样,无论遇到多少黑暗,都能照亮前行的路;会像脚下的土地一样,无论经历多少荒芜,都能孕育出新的生机。

她转身走向营地,脚步坚定而从容。身后的光伏基地在夜色中安静下来,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明天的阳光升起,再次为这片土地带来绿色与希望。而高小凤的心中,也充满了力量——她知道,下一站的斐济海岛在等她,再下一站的未知土地在等她,全球绿色发展的未来,在等每一个为“共赢”而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