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资源部矿业司的官员阿列克谢,特意找到了高小琴。他手里拿着一份哈萨克斯坦铀矿的地质报告,语气迫切地说:“高总,我们国家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储量占全球15%,但一直因为环保问题没能大规模开发——传统铀矿开采会产生大量含铀废水,容易污染地下水,周边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看到你们在印尼的项目,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希望同凤集团能派技术团队去哈萨克斯坦调研,帮我们制定适合当地的铀矿环保开采方案。”
高小琴接过地质报告,认真翻看了几页,笑着回应:“阿列克谢先生,您放心。我们下周就可以组建专项技术团队,团队里会包括地质专家、环保工程师和水文分析师,他们会先去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产区,调研当地的地质结构、地下水分布和社区需求,然后结合‘中国方案’的经验,为你们量身定制开采方案——既要保证铀矿开发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也要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真正的共赢。”
阿列克谢听到这话,激动地握住高小琴的手:“太感谢了!如果能解决铀矿开采的环保难题,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会全力配合技术团队的工作,提供所有需要的资料和支持!”
这一年夏天,刚果(金)卡莫托矿区的空气里满是喜悦——矿区的第一所学校“同凤希望学校”,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120名毕业生穿着整齐的蓝色校服,站在学校的操场上,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这所学校是2028年建成的,有6间教室、2间实验室和1个操场,不仅教授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环保开采”“生态监测”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毕业典礼上,曾经血铅超标的孩子卡隆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手里紧紧攥着刚果(金)国立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却充满了力量:“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矿渣堆里捡矿石,每天都担心会被矿洞坍塌伤到;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口干净的水喝,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是同凤集团帮我们实现了梦想——医疗站的医生治好我的血铅超标,学校的老师教我知识,中国的工程师叔叔教我认识矿石、了解环保技术。现在,我考上了国立大学的矿业工程专业,以后我要学习更先进的环保开采技术,回来建设家乡,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不用再害怕矿洞,不用再喝脏水!”
高小凤坐在台下的嘉宾席上,看着卡隆加自信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2023年第一次和穆卡视频时,屏幕里那些满是焦虑的数据——60%的矿场手工开采、每月至少3起矿难、孩子血铅含量超标5倍;而现在,她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笑脸、整洁的学校、运转有序的医疗站,是“共赢之树”在非洲大陆上茁壮成长的鲜活景象。
2032年,同凤集团的“中国方案”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方案”已在全球35个国家落地,建成了48个资源开发基地、26所职业培训学校和32个医疗站,累计培训本土技术人才超过1.8万名,带动当地就业近8万人,更推动12个国家制定了新的资源开发环保标准。这一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全球资源治理峰会”,专门邀请高小凤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担任主旨发言人。
峰会当天,联合国总部的大会厅里座无虚席,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高小凤站在发言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段精心制作的纪录片——画面从北极的生态监测站开始,工作人员在零下30度的环境里记录冻土数据;接着切换到巴西的稀土基地,微创钻井设备在热带雨林中安静作业;然后是刚果(金)的医疗站,中国医生正在给孩子做体检;最后是智利的盐湖,火烈鸟在清澈的湖面上飞翔,旁边的提锂厂有序运转……每一个画面都记录着“生态优先、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实践成果。
“十年前,‘中国方案’还只是同凤集团的一个理念;十年后,它已经成为全球资源治理的重要力量。”高小凤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会厅,清晰而坚定,“我们始终相信,资源开发不是‘掠夺’,而是‘共生’——要让资源为当地居民带来福祉,为生态环境留下保护空间,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这十年里,我们在马赛马拉草原承诺保护野生动物,现在那里的角马种群数量增长了20%;我们在智利盐湖承诺循环利用水资源,现在那里的荒漠长出了万亩苜蓿;我们在刚果(金)承诺改善民生,现在那里的孩子能读书、能喝上干净水……这些改变,不是同凤集团一个企业的功劳,而是全球伙伴携手合作的成果。”
峰会结束后,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在办公室接见了高小凤。他握着高小凤的手,语气诚恳地说:“‘中国方案’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打破了‘资源开发必然破坏生态’‘资本逐利必然忽视民生’的固有认知,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同凤集团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全球资源可持续开发中来,让‘共赢’的理念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离开联合国总部时,纽约的天空湛蓝,阳光正好。高小凤抬头望向天空,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十年前,在同凤集团总部的小会议室里,她和团队成员围着一张世界地图,写下“中国方案”的初心:“生态优先、技术共享、利益共赢”;想起祁同伟为了北极项目,在暴风雪中坚守72小时;想起高小琴为了印尼项目,熬夜修改十几版方案;想起陈工为了优化盐湖提锂技术,在智利的帐篷里住了三个月;更想起那些当地居民信任的眼神、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她知道,“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地质条件、更多变的政策环境、更多元的文化差异,但她并不担心。因为她身后有一支始终坚守初心、团结协作的团队,有一群认可“中国方案”、愿意携手同行的全球伙伴,有无数期待美好生活的当地居民。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让“共赢之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撑起一片更加广阔、更加湛蓝的蓝天。
而这趟充满希望的航行,还在继续。未来,“中国方案”会走进更多国家——会在中亚的铀矿产区建起环保开采基地,会在东南亚的雨林里推广微创采矿技术,会在非洲的草原上种下更多“共赢之树”;它会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让马赛族的小伙儿成为草原的守护者,让智利的农场主过上富足的生活,让刚果(金)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它会让全球资源治理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共赢”的理念,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书写出更多跨越国界、连接人心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