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语气格外亲切:“我知道,很多同学的国家正面临着资源开发的困境——刚果(金)的钴矿里,还有孩子背着比自己还重的矿石袋在矿洞谋生;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锂矿开发,让世代居住的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草原;南美亚马逊雨林的非法采矿,正在一点点吞噬地球之肺。这些问题,不是靠‘禁止开发’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你们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公平的模式,去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在全场的注视下,高小凤正式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同凤集团将与纽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联合设立‘全球资源治理专项奖学金’,每年资助3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留学生。这些学生将有一半时间在中国矿业大学学习核心技术,包括‘低干扰开采’‘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修复’等;另一半时间则在同凤的海外项目实习,从项目规划、生态评估到社区沟通,全流程参与实践。我们不仅要教给你们技术,更要让你们亲眼看到‘中国方案’如何在现实中落地,如何让资源开发真正造福当地。”
论坛散场后,一位来自刚果(金)的留学生快步追上高小凤,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皱巴巴的报告,封面上用铅笔写着《刚果(金)钴矿现状调查》。“高总,我叫穆卡,来自刚果(金)的加丹加省。”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法语口音,说话时因为激动,手都在微微发抖,“我们省的钴矿储量占全球的60%,但很多孩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因为家里穷,只能辍学去矿洞捡矿石,一天只能赚2美元。矿洞经常塌方,去年就有10个孩子再也没从矿洞里出来……高总,您能不能派技术团队去刚果(金)?我们想学会环保开采技术,想让孩子们能回到学校,而不是在黑暗的矿洞里冒险。”
高小凤接过报告,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就让她心头一紧——昏暗的矿洞里,几个瘦弱的孩子背着比自己还高的矿石袋,脸上沾满了煤灰,只有眼睛还透着同龄人的光。她合上报告,紧紧握住穆卡的手,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三个月后,同凤的‘非洲资源开发考察团’会专程去刚果(金),我们会带上‘低干扰钴矿开采技术’的全套设备,还会联合当地政府,在加丹加省建立‘钴矿生态开发示范村’。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修复已经废弃的矿坑,种上当地的树种;第二,建一所能容纳500名学生的小学,免费提供课本和午餐;第三,开设技术培训班,教当地居民合规开采技术,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稳定收入。穆卡,如果你愿意,毕业后可以加入我们的考察团,一起回到你的国家,用你学到的知识,为刚果(金)的改变出一份力。”
穆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哽咽:“我愿意!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把中国的技术和模式带回刚果(金),让我们的国家能靠资源变富裕,而不是变贫穷!”
全球响应:中国标准的向心力
半个月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秋风吹起高小凤的衣角,她刚走下飞机,手机就响了起来。是祁同伟的电话,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小凤,北极执法联合中心传来好消息!俄罗斯、挪威、冰岛三个国家正式提交了加入申请,要加入咱们牵头的‘全球新能源关键资源执法网络’!他们还特别提出,希望同凤能为他们的执法人员提供技术培训,重点学习‘卫星遥感+无人机巡逻+地面监测站’的立体执法模式,说这套模式比他们之前用的‘地面巡逻为主’的方式效率高十倍!”
高小琴凑过来听着电话,忍不住笑出声:“这就是标准出海的力量啊!以前咱们搞国际项目,得跟着欧美的规则走,处处看别人脸色;现在好了,咱们制定的标准成了全球范本,连北极圈的国家都主动来学咱们的模式。这哪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明明是中国的治理理念,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高小凤望着机场外飘扬的五星红旗,红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她的语气里满是坚定与期待:“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要让‘中国方案’在全球每一个资源产区扎根——北极的冰原上,会有更多像同凤这样的生态矿区;南美的山脉里,环保开采会取代落后的爆破开采,成为主流模式;非洲的草原上,孩子们会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不是在黑暗的矿洞里谋生。每一个地方,都会因为‘中国方案’的落地,变得更加美好。”
当天深夜,同凤集团的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世界地图挂在墙上,上面用红色标记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圆点——北极生态矿区、南极资源回收研究站、巴西帕卡赖马示范基地、刚果(金)考察计划、东南亚资源回收产业园……每一个圆点旁边,都贴着一张小小的照片:北极的雪原、巴西的山脉、非洲的草原,还有当地人脸上的笑容。
高小凤站在地图前,身边围着并肩作战的伙伴们——钟小艾刚从发改委回来,手里还攥着“国际资源合作专项基金”的拨款文件,文件边角被手指捏得微微发皱,却难掩她语气里的雀跃:“总算敲定了!发改委特意为咱们的海外生态项目追加了20亿专项拨款,重点支持巴西示范基地的设备本土化生产和刚果(金)示范村建设。他们还说,要是后续项目进展顺利,明年会把拨款额度再提高30%,让‘中国方案’能更快在全球铺开。”
她边说边把文件递给高小凤,页面上“优先支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项目”的加粗字样格外醒目,旁边还附着一张资金分配表,清晰标注着“巴西项目8亿、刚果(金)项目6亿、技术研发4亿、人才培训2亿”的明细。“我还跟海关总署对接好了,巴西项目需要的微创钻井设备和萃取剂,走‘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通关时间能从原本的15天压缩到3天,不会耽误明年年初的开工计划。”
另一边,祁同伟正趴在会议桌上整理北极执法培训的资料,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还贴着几张北极执法联合中心的现场照片。他抬手推了推眼镜,指着照片里的无人机编队说:“俄罗斯、挪威、冰岛的执法人员下周就要来北京培训了,我把课程表细化到了每小时——上午讲‘卫星遥感数据解读’,用咱们北极项目的真实监测数据做案例,比如怎么通过冰层反射率判断采矿区是否存在隐蔽污染;下午安排实操,带他们去河北的模拟训练基地,练无人机巡逻路线规划和应急取证,尤其是针对极地暴雪天气的设备调试,得让他们亲手操作才放心。”
他拿起一份打印好的《北极执法技术手册》,封面印着“全球新能源关键资源执法网络”的标志:“我还让技术部把咱们的‘生态违法预警系统’做了多语言版本,俄语、挪威语、冰岛语的界面都调试好了,执法人员在现场只要输入监测数据,系统就能自动比对《全球极地资源开发生态评价标准》,实时生成违法风险报告。以后他们在北极巡逻,就不用再靠人工判断,效率能提高一倍不止。”
高小琴则坐在一旁的电脑前,屏幕上是巴西帕卡赖马山脉项目的三维建模图,她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时不时停下来和身边的工程师讨论几句。“刚跟巴西当地的建筑公司视频完,确定了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方案。”她抬头看向众人,把屏幕转向大家,“培训中心就建在示范基地旁边,分理论教学楼和实操车间两部分,实操车间会按1:1还原咱们的开采现场,装两套微创钻井设备和一套低温萃取装置,学员能从设备组装到生产全流程练习。巴西矿业部还承诺,会从当地职业学校选拔50名优秀学生,优先进入培训中心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示范基地工作,解决本土化人才留存的问题。”
她顿了顿,点开建模图里的“社区配套区”:“我们还规划了员工宿舍和社区医疗站,宿舍按巴西当地的建筑风格设计,带小花园和活动广场;医疗站会配备基础的体检设备和急救药品,每周安排中国医生坐诊,既能给项目员工看病,也对周边居民开放。昨天卡洛斯部长还特意发消息说,当地居民听说要建医疗站,已经有不少人来咨询招聘信息,想当医疗站的护士或后勤人员,咱们的‘共赢模式’已经开始有吸引力了。”
高小凤听着大家的汇报,目光重新落回世界地图上,指尖轻轻划过巴西、刚果(金)、北极的标注点,像是在感受这些土地上即将发生的改变。她拿起马克笔,在地图上东南亚的位置画了一个新的圆点:“还有个好消息,昨天印尼矿业部主动联系我,想邀请咱们去考察他们的镍矿项目。印尼的镍矿储量占全球的22%,但现在用的还是‘露天开采+火法冶炼’的模式,污染特别严重,他们看了咱们巴西项目的规划后,也想试试‘低干扰技术’。等巴西和刚果(金)的项目步入正轨,咱们就启动东南亚市场的调研,把‘共赢之种’撒到更多地方。”
她放下马克笔,转身看向众人,会议室的灯光落在每个人脸上,映出眼底的坚定与期待:“从北极项目的艰难起步,到现在能牵头制定全球标准、带动这么多国家一起搞生态开发,咱们走了整整五年。这五年里,咱们不仅证明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能共赢’,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担当。未来,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个别国家对标准的质疑、极端气候对项目的影响,但只要咱们这群人还能像现在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钟小艾伸手拍了拍高小凤的肩膀,笑着说:“放心吧,咱们的团队从来就不怕困难。明年巴西项目开工,我申请去现场驻场,跟当地政府对接政策,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祁同伟负责北极执法培训,把咱们的技术模式教给更多国家;高小琴盯着项目资金和本土化生产,咱们各司其职,肯定能把‘中国方案’做得更好。”
祁同伟和高小琴也跟着点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格外热烈。窗外的北京夜色更浓了,长安街的车灯汇成一条流动的光河,映得会议室的窗户像一块透明的画布。高小凤看着身边的伙伴们,突然想起五年前刚启动北极项目时,几个人挤在临时办公室里吃泡面、改方案的场景,那时的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要在北极这片净土上,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资源开发路。
如今,这个念头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枝丫延伸到南美、非洲、欧洲,还将继续向更广阔的世界伸展。高小凤拿起桌上的《全球极地资源开发生态评价标准》草案,指尖拂过“生态优先、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核心原则,轻声说道:“咱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咱们,一起把‘中国方案’变成‘全球方案’,让每一片资源产区,都能既有发展的红利,又有绿水青山的美丽。”
夜色渐深,会议室里的讨论还在继续,灯光透过窗户,在长安街的夜色里,点亮了一束属于“中国方案”的微光。而这束微光,终将在全球资源治理的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