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生辰准备2(2 / 2)

一套由他们共同编纂、亲手誊写的《大秦新风集》,里面收录了各地学子歌颂新政、描述家乡变化的诗文、算学难题的新解、以及格物小发明的心得。

这份礼物,或许不值多少钱,却代表着帝国未来的希望与人才基石对公主的由衷爱戴。

市井百姓们无法直接献礼,但咸阳东西二市的商会,自发组织了舞龙舞狮的队伍,预备在公主生辰当日于宫外主要街巷表演庆贺。

许多受过医馆恩惠、或因新农具而受益的农户,在家中默默为公主祈福。他们的心意,汇成了一股无形的、却最为厚重的洪流。

所有这些贺表与贡礼,都清晰地传达着一个信息:雨宸公主,早已不再是深宫中不谙世事的帝女。

她的智慧、她的仁德、她的远见,已经通过一条条政令、一项项举措,如同春雨般渗透进帝国的肌体,赢得了从庙堂到江湖,从边疆到腹地的广泛认可与深厚爱戴。

她的及笄礼,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一场对帝国数年发展成果的检阅,一次对人心向背的确认。

而处于这一切筹备、期待与荣耀风暴中心的秦昭本人,却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宁静。

她依旧按部就班地去清辉学堂,与文先生讨论下一步教化推广的难点;

去工匠研究所,了解新式海船抗风浪结构的改进进度;

去太医署,关注对南方瘴气之疾的最新研究成果。

及笄礼的华服珍玩,于她,似乎只是必要的仪式道具,她更关注的,是这盛大典礼背后,帝国是否真的在她和父皇的努力下,走向了更光明的未来。

夜深人静时,她也会独自站在宫苑的高处,眺望咸阳城的万家灯火,感受着那空气中涌动的、因她生辰而起的喜悦浪潮。

她的心中,有对成长的感慨,有对父母深恩的感激,有对姚小哥还有他肩上那只依旧“栓q”不停的鹦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十六岁了……”她轻声自语,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不再是孩子了。这帝国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得更稳、更远?”

她的及笄之礼,不仅仅是一个少女的成人仪式,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它标志着那个凭借“天书”奇思和父皇宠爱推动变革的小公主,已经成长为一位深刻影响着帝国走向的核心人物。

所有的筹备,所有的期待,所有的荣耀,都如同聚光灯,打在了这位亭亭玉立的帝国明珠身上。

而她,即将在这光芒中,完成最重要的加冠,正式肩负起属于她的、与这庞大帝国命运休戚相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