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香气在闾左新区飘荡了数月后,渐渐孕育出了一股“较劲”的暖流。这日,平日里最是热心肠、也是最早拥有铁锅的李家婶婶,在井边洗衣时,半开玩笑地提出了个主意:
“哎,我说各位姐妹,咱们整日里你学我、我学你的,不如干脆凑个趣儿?
过几日休沐,咱们就在巷口这片空地上,各家端一道自己最拿手的炒菜出来,大家一起尝尝,评评看谁家的最香、最好吃!就当是咱们巷子的‘炒菜交流会’!”
这主意立刻得到了妇人们的热烈响应。连平日里有些腼腆的王家嫂子都红着脸点头,赵家媳妇更是摩拳擦掌,准备亮出她新琢磨出的酱爆瓜条。
消息不知怎么就被一群半大小子听了去,立刻在他们中间炸开了锅。这帮小子正是能吃能闹、唯恐天下不乱的年纪,一听这事儿,立刻觉得妇人们的“交流会”不够气派。
以李家大小子铁柱和赵家铁蛋的哥哥石墩为首,几个小子一合计,煞有介事地宣布:他们要举办一场真正的“男子汉炒菜大赛”!
规则简单粗暴:参赛者必须是男子,菜品必须是炒菜,最后由所有围观的人投票,选出“闾左第一炒手”!
这下可热闹了。妇人们那边的“交流会”变成了街坊邻里其乐融融的品尝会,而小子们这边的“大赛”则充满了火药味和喜剧感。
比赛当日,巷口空地上人头攒动,几乎半个新区的人都来看热闹了。一边是妇人们带来的各式炒菜,琳琅满目地摆了几张桌子,香气四溢,大家互相品尝,笑语晏晏。
另一边则是小子们的“赛场”,气氛截然不同。几个临时垒起的土灶烧得正旺,上面架着的铁锅热气腾腾。参赛的“选手”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如临大敌。
铁柱挽起袖子,声称要复刻御膳房级别的“金玉满堂”其实就是鸡蛋炒碎玉米粒;
石墩则准备做一道他认为最具男子气概的“烈火肉片”最后结果肉片切得厚薄不均被围观者嘘了一顿
还有小子要做“百味炒青”就是把所有能找到的青菜都切碎了混在一起炒,
秦昭也去看了,冒出一句有点萝卜开会那味道了,咦,秦昭拍拍小脑袋瓜,萝卜开会是什么。
结果可想而知,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不是油烧得太热起了火引来一片惊呼和七手八脚的扑救,
就是盐放多了齁得人直咳嗽,要么就是炒得黑乎乎一坨根本分不出是什么。围观的人群笑得前仰后合,加油声、起哄声、善意的嘲笑声响成一片。
最有趣的是,好几家平日里从不沾厨房边的男人们,被自家小子硬拉来“参赛”或“指导”,此刻正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地对着铁锅不知所措,被自家婆娘在一旁看得又好气又好笑。
最终,这场“男子汉大赛”的桂冠,出乎意料地落在了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在官营工坊打铁的张大叔头上。
他也没做什么复杂菜式,就是用炼铁炉余温烤过的铁锅,下重油,猛火快炒了一盘普普通通的醋溜菘菜梗,酸香扑鼻,脆爽可口,在一片或焦糊或寡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多的投票。
张大叔举着那张写着“闾左第一炒手”上面的字是清辉学堂学生帮忙写的的红纸,黝黑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腼腆又自豪的笑容。
他媳妇在一旁看着,眼睛笑得弯成了月牙。
这场突如其来的“炒菜交流会”兼“男子汉大赛”,成了新区许久以来的谈资。
它不仅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更意外地促使不少以前“君子远庖厨”的男人们,也开始对家里的铁锅产生了兴趣,愿意偶尔露一手,给家庭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