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铁锅(2 / 2)

限制每户一口的政策,虽然让一些想多买的人家略有遗憾,但也确实保证了更多家庭能够公平地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这改善生活的重要工具。

一口铁锅,往往成为一户人家的珍贵财产,被主妇们小心使用、仔细擦拭保养。

渐渐地,黄昏时分,咸阳城越来越多的里坊中,开始响起熟悉的“刺啦”声,飘荡起炒菜的油香。

这声响和香气,交织成一首最朴实也最动人的民生改善曲调,诉说着锅中日渐丰盈的滋味,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饮食风尚,正从宫廷和学堂,真正走入千家万户的灶膛。

炒菜的香气成了闾左新区傍晚最诱人的招牌。

这日,李家婶婶又用她那口宝贝铁锅,炒了一盘香喷喷的菘菜,还难得地加了几片腊肉提味。那霸道的香味顺着晚风,飘啊飘,直接钻进了隔壁赵家小院的窗棂。

赵家五岁的小儿子铁蛋,正扒拉着碗里没什么油水的水煮豆羹,小鼻子猛地吸了两下,眼睛唰地就亮了,小脑袋扭向窗外,嘟囔着:“娘,好香啊……是肉肉的味道吗?”

赵家媳妇没好气地轻轻拍了下他的后脑勺:“香什么香!快吃你的饭!人家李家有本事,咱家可比不了。”话虽这么说,她自己闻着那香味,也觉得嘴里的豆羹更加没滋没味了。

铁蛋瘪瘪嘴,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突然有了主意。他几下扒完碗里的饭,哧溜一下滑下凳子,抱着自己的小木碗就往外跑。

“哎!铁蛋!你干嘛去!”赵家媳妇在后面喊。

铁蛋头也不回,声音脆生生的:“我去找李家小哥哥玩儿!”

他熟门熟路地跑到李家门口,却不进去,只是抱着空碗,眼巴巴地站在那儿,小鼻子一耸一耸,对着李家飘出来的炒菜香味做深呼吸,那小模样,活像只被馋虫勾住了的小奶狗。

李家刚吃完饭,正收拾碗筷,李家小子一眼就看到门口的小伙伴,奇怪地问:“铁蛋,你站门口干啥?进来玩啊?”

铁蛋摇摇头,眨巴着大眼睛,无比真诚地看着李家婶婶,举起自己的空碗:“婶婶,你家今天的风……今天的风真好闻!特别香!我…我能不能装一点香香的风带回家去呀?就装一小碗!”

此言一出,李家全家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忍俊不禁的大笑。

李家婶婶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心里更是软得一塌糊涂。这孩子,为了口吃的,这小机灵鬼!

她哪里舍得让这么可爱的孩子“装风”回去,立刻转身进屋,不仅将锅里剩下的一点炒菘菜和几片宝贵的腊肉都拨到了铁蛋的小木碗里,还特意又拿了个杂粮饼子塞给他。

“来,铁蛋,这不是风,是婶婶炒的菜。端回去和你娘一起吃!”李家婶婶慈爱地摸摸他的头。

铁蛋看着满满当当的小碗,眼睛瞪得溜圆,欢呼一声:“谢谢婶婶!婶婶炒的风最好吃!”说完,小心翼翼地捧着碗,像得了个大宝贝似的,迈着小短腿飞快地跑回家了。

赵家媳妇看着儿子端回来的“香香的风”,又是好笑又是心酸,还有点不好意思。

第二天,她特意蒸了一锅新做的枣糕,让铁蛋给李家送了几块过去。

自此之后,李家要是做了什么特别香的炒菜,总会给隔壁赵家分一小碗。

赵家做了好吃的,也会让铁蛋送些过来。两家人的关系,因为这“一口炒菜”和铁蛋的“装风”趣事,变得越发亲近和睦。

这事儿渐渐在新区传开,“装点香风”成了孩子们嘴馋又想不出好借口时的俏皮话,也成了邻里间互赠吃食、分享美味的温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