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棉袄(2 / 2)

世家一派的代表以范阳卢氏家主、太常寺卿卢植为首的一干人等,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们看着那些粗鄙武人身上那件毫不起眼的靛蓝棉袄,听着他们那发自肺腑、声震殿宇的赞誉,心中涌起的不是喜悦,而是冰冷的恐惧和强烈的敌意!

这东西……竟然真有如此奇效?!而且来源,又是那个六岁的昭阳公主!一旦此物大规模装备边军,甚至推广民间……他们世家赖以盘剥百姓、积累财富的根基之一——昂贵的皮毛、麻布甚至丝绸生意,将受到何等毁灭性的打击?!更可怕的是,那些低贱的武人,还有那些寒门泥腿子,竟然因为这点“小恩小惠”,就如此拥戴那个“妖异”的小公主?!

卢植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出列一步,声音依旧维持着刻板的“忠直”:“陛下!此物虽奇,然则……”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武将们毫不客气的怒视堵了回去。

“卢大人!你久居京城暖阁,可知边关朔风如刀,滴水成冰?可知每年冻掉手指脚趾,甚至冻毙营中的将士有多少?!”程老将军须发皆张,声如洪钟,直接打断了卢植的话,他指着身上的棉衣,眼中怒火熊熊,“此物轻便暖韧,正是我边军将士梦寐以求的救命之物!昭阳公主寻得此宝,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尔等安敢在此聒噪?!”

“就是!”另一位脾气火爆的将领接口道,“公主殿下之前弄来的那个‘辣椒’,做成辣酱,冬日里一碗热汤加一勺,浑身寒气都驱散了!将士们谁不念公主的好?如今又得此神物!公主殿下就是咱边军的福星!谁跟公主过不去,就是跟我北境十万将士过不去!”这话说得极其露骨,带着赤裸裸的威胁,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一些出身寒微、靠科举入仕的官员,此刻眼神也亮了起来。他们或许没有世家那么深的利益纠葛,但他们深知民间疾苦,深知冬日里一件保暖衣物对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这棉花若真能推广种植,这棉衣若能普及……这可是惠及万民的大功德!而且,秦昭公主带来的种种“奇物”和新法,都隐隐指向一条打破世家垄断知识、技术和资源壁垒的新路!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位出身江南农家的御史忍不住出列,声音激动:“陛下!程老将军所言极是!雨宸公主殿下天赐福泽,所献之物皆利国利民!棉花一物,若推广得宜,不仅强军,更能惠及天下苍生,使万民免受冻馁之苦!此乃大仁大德!臣以为,当嘉奖公主殿下,并全力推广此物!”

更多的官员则是沉默观望,眼神复杂。他们惊叹于棉衣的神效,震撼于武将们毫不掩饰的狂热拥护,也忌惮于世家阴沉的脸色。变革的浪潮已经汹涌而至,他们需要时间观察,判断风向,思考自己该站在哪一边。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但世家的反扑也绝不会停止。这浑水,不好趟。

皇帝将阶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武将们的赤诚拥护让他心中大定,寒门官员的附和更添助力。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好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他看向激动不已的武将们,语气温和而坚定:“诸卿戍边劳苦,朕心甚慰。此棉衣之效,朕已知晓。工部格物司已加紧研制新式纺车、织机,户部亦在皇庄大力试种棉花。待种子充足,工艺成熟,朕必优先供给边军,使我大秦将士,再不受冻馁之苦!”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将们激动得齐声高呼,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他们看向皇帝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忠诚,而提到“昭阳公主”时,那份感激更是化作了发自内心的崇敬。

皇帝的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世家官员,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继续道:“至于推广惠及万民之事,亦在朕之考量。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善政!凡有益于江山社稷、有益于黎民百姓者,朕必行之!任何人,任何事,皆不可阻挡!”最后一句,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

世家官员们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皇帝的话,既是安抚武将,更是对他们最严厉的警告!那件靛蓝色的、毫不起眼的棉衣,此刻在他们眼中,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冰冷的宣告:一个由稚龄公主无心开启、却由帝王意志强力推动的新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他们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正被这轻暖的棉花,一点点瓦解。

而此刻,被朝堂风暴反复提及的中心人物——雨宸公主秦昭,正在太后的长乐宫里,穿着一身同样厚实暖和、却绣着精致小兔子的粉红小棉袄,踮着脚尖,将一碗自己“精心”调制的、“孝敬”皇祖母的“特制暖身汤”,捧到太后面前,小脸上满是期待:

“皇祖母!喝汤汤!昭昭做的!喝了暖暖的,不怕冷!”全然不知自己那件棉花做的棉袄,和她买的那些东西,正在帝国的权力中枢,掀起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滔天巨浪。而太后看了一下那个暖身汤,嘴角抽搐,慈眉善目的跟秦昭说:“放那吧,皇祖母还不渴。”这个暖身汤上面漂浮着辣酱,看汤好似是牛乳,还放了点桂花,这是什么料理,这她可不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