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沉默手稿(1 / 2)

文脉卫的书房内,那幅标注着完美资金循环的地图依然悬挂,像一张嘲讽的巨网。包拯的指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查人,查货”。整个文脉卫及其能动用的皇城司力量,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沿着那条光滑的资金链条,逆向拆解每一个齿轮。

展昭的身影消失在汴京的街巷人潮中,他的目标是追踪那些负责“采购”和“运输”的具体人员,尤其是四海商号名下,那支据说能“日行八百,夜走一千”的私人镖队。而包拯,则带着公孙策,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那座尘封已久,承载着他太多回忆的太子太傅府,王延龄的旧宅。

太傅府门庭冷落,朱漆大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推开时,铰链发出吱呀一声冗长的呻吟,仿佛推开了时光的隧道。院内杂草已及膝深,在萧瑟的秋风中窸窣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木质腐朽的微酸和经年尘土的味道,阳光透过蛛网切割成一道道苍白的光柱,照亮了在光线中缓缓浮动的亿万尘埃。

书房依旧保持着王延龄生前的模样。书案上,一方端砚干涸龟裂,笔架上悬挂的狼毫笔锋硬结。四壁书架上的典籍排列整齐,却蒙着厚厚的灰。这里的一切,都凝固在三年前的那个时刻。

包拯的指尖拂过书案边缘,留下清晰的痕迹。他的目光如同最精细的篦梳,扫过每一寸空间。恩师的习惯他了如指掌——重要的手稿,从不置于明面。

他俯身,手指在书案底部摸索,指腹触碰到一个细微的凸起。轻轻一按,案侧一块看似完整的木板无声滑开,露出一个暗格。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摆放整齐的宣纸。

包拯将它们取出,轻轻拂去灰尘。公孙策凑近,镜片后的眼睛充满了期待。

然而,期待很快变成了困惑。

手稿上的字迹,确实是王延龄的亲笔,用的是他晚年惯用的、略带禅意的行草。但内容,却并非预想中的经济学论述或商事规划,而是……

“这……这是何意?”公孙策的眉头拧成了结。

只见纸上写满了毫无规律的数字与符号:“柒、玖、叁、壹……”、“△、□、卍……”、“甲子、丙寅、癸酉……”。它们杂乱无章地排列、组合、重叠,像是一场疯狂数学家的梦呓,又像是一群失去控制的符咒在纸上挣扎。没有注释,没有上下文,仿佛恩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到了这片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毫无意义的迷宫里。

包拯拈着其中一页,纸张脆硬,墨迹深沉。这沉默的、冰冷的触感,与他记忆中老师温暖睿智的教诲形成了尖锐的对比。这绝非寻常的研究笔记,更可能是……某种加密的信息,或者,是精神濒临崩溃时的混乱产物?无论是哪种可能,都让包拯的心向下沉去。这份手稿,非但没有提供答案,反而将谜团的浓雾搅得更加深沉。

几乎在同一时间,汴京城外三十里,一处挂着“四海镖局”旗号的僻静货栈。

展昭如同夜行的狸猫,悄无声息地伏在货栈围墙的阴影里。他观察到几名护卫交接班,其步伐沉稳,眼神锐利,绝非寻常护院。就在他试图再靠近,窥探库房内情时,一声尖锐的唿哨骤然划破夜空!

数道黑影从货栈的各个角落弹射而出,动作快如鬼魅,直接封死了展昭所有退路!刀光乍起,并非中原常见的套路,刀势狠辣刁钻,带着战场搏杀的效率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