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流言四起(2 / 2)

雷德骧跪伏在地,连连叩首:“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罪!”

赵匡胤并未追究此事,反而当场赦免了雷德骧:“卿既知错能改,朕亦不咎既往。然宰相权重,非卿所能妄议。”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场弹劾案并未真正平息。赵光义表面上对雷德骧冷嘲热讽:“你连宰相都斗不过,还算什么人才?”但暗地里却暗中安抚他:“此事终会有水落石出之时。”

一件看似普通的贿赂案却牵出了惊天大案。大理寺鞫审一起贪污案时发现,户部尚书冯瓒收受巨额贿赂。此案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朝野震动。

然而,细心的人都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冯瓒与赵光义素来交好。此案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赵普得知此事后,立刻向赵匡胤禀报:“陛下,此案非同小可。冯瓒素来清廉,怎会突然受贿?臣怀疑其中有诈。”

赵匡胤沉思片刻:“你怀疑这是有人故意栽赃?”

“正是如此。”赵普拱手道,“臣敢言一句:此案必与晋王有关!”

果然,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冯瓒所收受的贿赂竟然来自一名神秘商人——而这名商人正是赵光义的亲信。

“原来如此!”赵匡胤怒拍案几,“此人胆大包天!”

冯瓒案最终以冯瓒被贬谪外地告一段落。然而,在这场风波中受损最大的并非冯瓒本人,而是赵光义的势力范围。许多原本支持赵光义的大臣开始对他的品行产生怀疑。

随着这几起案件的发生,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的关系越发微妙。表面上,两人仍是亲密无间;私下里,却早已剑拔弩张。

某日深夜,赵匡胤独自登上御花园的凉亭。寒风拂面而来,吹散了他的思绪。他望着星空出神:“赵普常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朕终究还是放心不下。”

这时,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凉亭之外。是赵普。

“陛下为何独自在此?”赵普轻声问道。

“朕在想晋王的事。”赵匡胤叹了口气,“光义素来聪慧,为何总要与朕对着干?”

赵普沉默片刻:“陛下英明神武,天下归心。光义虽有才华,却未必能服众。”

“你认为朕该怎么做?”赵匡胤转过身来。

“臣以为……”赵普欲言又止。

“你直说无妨。”赵匡胤摆了摆手。

“臣以为……”赵普的声音低沉,“陛下应早立储君。”

汴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开封府衙门前的石阶上还残留着姚恕的血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往事。而此时的赵光义正在晋王府书房中批阅奏章。他的眼神冰冷如刀:“赵普啊赵普,你终究是我的眼中钉!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今天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