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异动、外族即将南下的消息,如同雪上加霜,让本已焦头烂额的临时朝廷陷入更深的恐慌。太子监国的第一次紧急朝会,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北疆边军损失如何?敌军规模、路线可曾探明?”太子强压惊怒,沉声问道。
兵部尚书出列,面色灰败:“回殿下,驿道多处崩毁,讯息断绝。最后消息是七日前,镇北关遇袭,守将殉国,关隘……可能已失陷。敌军数量不明,但几个大部落联合,恐不下十万铁骑!如今中原灾荒,他们必是趁火打劫!”
满朝哗然!内忧未平,外患又至,简直是灭顶之灾!
“粮草何在?援军如何调动?”太子追问。
户部尚书一脸苦涩:“京城存粮不足十日之用,各地粮仓情况不明,漕运断绝……无粮可调!”
“京畿大营伤亡惨重,各地驻军亦受地动影响,调动艰难……恐难以及时组织有效防御。”都督府将军亦是摇头。
绝望的气氛弥漫开来。有人甚至开始暗自盘算后路。
“殿下!诸位大人!”陆景珩踏出一步,声音铿锵,打破沉寂,“此刻绝非丧气之时!北疆敌军虽凶,然其亦遭天灾,瘟疫横行,乃哀兵之势,利在速攻,久战必疲!我军虽困,然据险而守,保家卫国,民心可用!”
他目光扫过众臣:“当务之急有三!一,立刻派出精锐哨探,不惜代价,摸清敌军虚实、路线!二,动员一切可动员之力,加固城防,打造器械!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稳定内部,防疫安民,恢复生产!唯有后方稳固,前线将士方能无后顾之忧!”
太子精神一振:“陆爱卿所言极是!就依此议!陆景珩,朕命你全权负责京城防务、协调各方!沈氏,”他看向一同与会的沈清辞,“防疫治病、安抚民心、乃至利用地气催生药草之事,托付于你与五味轩!务必稳住大局!”
“臣(民女)领旨!”二人肃然应诺。
退朝后,陆景珩立刻投入紧张的布防。他深知京城城墙多处破损,硬守困难,必须另辟蹊径。他召集工匠,利用废墟砖石,在关键隘口抢建简易堡垒,设置陷阱。又动员百姓,以工代赈,参与城防建设,既稳定秩序,又增强防御。同时,他派出手下最得力的暗卫,化妆北上行险,探查敌情。
沈清辞则回到五味轩,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疫情在流民中已有扩散迹象,药材缺口巨大。她将新发现的几种地气催生草药的效果告知陈先生和太医署,组织人手大量采集、配制加强版“辟疫汤”,在各大粥棚免费发放。同时,她尝试将地气滋养之法简化,教导一些有经验的药农和伙计,在城郊废墟开辟小块药圃,日夜轮值,勉强维持药源。
然而,最大的难题是粮食。存粮飞速消耗,流民却越来越多。
“姑娘,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坐吃山空啊!”陈先生忧心忡忡。
沈清辞蹙眉沉思,目光落在窗外一株从砖缝顽强长出的野菜上,心中一动:“陈先生,你立刻带人,统计城内所有水井、泉眼,特别是水位上涨或水质有变的,记录位置。再找些老农,看看哪些野菜、甚至树皮草根,在地动后长得特别快,能否食用。”
“姑娘,您这是要……”陈先生不解。
“地气变动,既能催药,或也能催粮!哪怕只是野菜,也能果腹!我们要主动寻找一切可食之物!”沈清辞眼中闪着光。她想起星髓曾传递的“滋养万物”的意念,或许这不只是针对药材?
命令下达,很快有了结果。城东一口废井重新涌出甘泉,附近野菜疯长。城南一片坡地,一种平日苦涩难咽的“灰灰菜”竟变得肥嫩可口。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人在皇家猎场边缘发现了一片野粟,穗粒饱满,远超平常!
“地气滋养,果然惠及万物!”沈清辞大喜,立刻组织人手采集、引导流民有序挖掘野菜,并尝试在泉眼附近开垦小块土地,播种生长周期短的菜种。
希望之火,在废墟中艰难点燃。五味轩成了事实上的救灾指挥中心之一,沈清辞每日奔波于医棚、药圃、粥棚之间,憔悴却坚定。她的冷静与仁心,感染了许多人,不少士绅、商号也开始捐钱捐物,参与救灾。
这日傍晚,沈清辞正在查看新开的药圃,清风兴奋地跑来:“姑娘!姑娘!快去看!咱们后院里那棵半枯的老梅树,昨天还好好的,今早竟开了满树的花!香气能飘出老远,闻着精神都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