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经过强化的鳐骨侦察舰,如同两尾谨慎的游鱼,缓缓驶入废墟深处。舰体外部临时固化的光海能量护甲散发着柔和的微光,在这片被巨大金属残骸遮蔽了光海光辉的区域,提供了唯一的光源,也将周围扭曲、断裂的巨构阴影拉得忽长忽短,更添几分诡谲与压抑。
石坚亲自操控着首舰舵盘,精神如同绷紧的弓弦。《虚空锻体术》运转到极致,他的感知扩展到舰体周围每一寸空间,捕捉着任何细微的能量波动或物理异常。队员们都屏息凝神,各种探测仪器全功率运行,数据如瀑布般在主屏幕上流淌。
“结构扫描显示,前方三百米处有一处相对完整的穹顶结构,入口疑似被坍塌物部分堵塞。”导航员的声音在寂静的通讯频道中显得格外清晰。
“减速,靠近扫描。生命探测、能量探测优先。”石坚下令,目光锐利地扫过前方那片如同巨兽颌骨般张开的黑暗入口。
扫描结果很快传来:“无生命信号。入口后方检测到微弱但稳定的能量残留,类型…无法识别,与光海能量频谱有部分重叠,但更…凝滞,像是被束缚固化了很多年。”
“苏萤主母传来的指引信号源也在那个方向,强度略有增加。”另一名队员补充道。
石坚沉吟片刻:“保持警戒,武器系统待命。工程组,准备远程清理入口障碍,动作要轻。”
小型工程机器人从舰腹滑出,如同灵活的金属蜘蛛,利用精准的能量切割和力场牵引,小心翼翼地将堵塞入口的巨型金属碎块移开,露出一个足以让侦察舰通行的豁口。
舰船缓缓驶入。内部空间比想象中更加广阔,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巨型大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冰冷的、带着金属尘埃气息的味道,与外界光海那充满生机的能量感截然不同。大厅的地面和墙壁同样由那种未知的平滑材质构成,布满了早已黯淡的复杂纹路。
“看那里!”一名队员压低声音惊呼,指向大厅中央。
只见那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散落着数十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金属碎片。这些碎片与构成大厅的材质明显不同,颜色更深,表面有着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蚀刻纹理,边缘锐利,像是从某个更大的整体上暴力撕裂下来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碎片的蚀刻纹理中,隐约流淌着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幽蓝色光晕,与探测到的未知能量残留完美吻合。
“不是自然坍塌…”石坚眼神一凝,“这些碎片是被从外部…或者说,从更高处,‘安装’或‘嵌入’到这个大厅结构里的。它们原本不属于这里。”
他下令侦察舰悬停,派出更多工程机器人和穿着重型防护服的采集队员近距离勘察。
一名采集队员小心地将手持式扫描仪对准一块较大的碎片。扫描光束划过,那碎片表面的幽蓝光晕似乎微微亮了一丝。
“读数异常!”队员的声音带着震惊,“这些碎片的物质构成…无法分析!其原子核外电子云呈现…呈现一种非概率分布的‘结构化’状态!这…这违背了现有物理法则!”
另一名队员尝试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碎片表面,那足以熔穿战舰装甲的能量束,竟被碎片表面那层幽蓝光晕无声无息地吸收了,连一丝涟漪都未泛起。
“能量吸收效率接近百分之百!这不可能!”
“扫描其内部结构…天啊,内部是…是空心的?不,更像是某种极度复杂的、不断自我重构的能量回路!它们在…在运转!虽然极其缓慢!”
越来越多的惊人发现被汇报上来。这些碎片显然是一种科技(或者说法则)层次远超他们理解的装置残骸。它们被动地、缓慢地吸收着周围空间中弥散的任何形式的微弱能量(包括光海能量、宇宙背景辐射甚至探测波能量),维持着内部某种近乎停滞的运转。
“尝试破译碎片表面的符号。”石坚沉声道。高清摄像机将那些精细蚀刻的符号传输回方舟主控室。
方舟上,明心道人、墨辰以及刚刚恢复一些的艾拉(执笔者遗民)都聚集在分析台前。那些符号并非已知的任何文字系统,更像是一种由无数细微几何形状(三角形、圆形、螺旋线)和光点以特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立体图谱的二维投影,复杂程度令人望而生畏。
“这…这似乎是一种信息密度极高的表达方式。”墨辰看得头晕目眩,“每一个符号似乎都蕴含着一个完整的公式、或者一个逻辑指令集?”
艾拉凝神看了片刻,冰冷的类人面容上首次出现了剧烈的情绪波动——那是混合着震惊、恐惧与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是…‘创世语法’的变体…”她声音干涩地开口,“但更加…原始,更加接近底层法则。是‘执笔者’文明早期,甚至更早时代可能使用的技术印记!它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个节点的建设远在那之后!”
“创世语法?”明心道人追问。
“一种直接驱动宇宙底层法则,进行物质重构、能量转化、甚至逻辑设定的‘编程语言’。”艾拉解释道,语气急促,“但眼前的这些符号,比我知道的任何‘创世语法’都要…‘粗暴’和‘直接’。更像是一种…未经过度封装和优化的‘底层指令’!使用它们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法则崩溃!”
就在这时,一直通过光蕈网络远程感知废墟情况的苏萤,忽然发出了警示:
“石坚指挥官,小心!那些碎片…它们吸收能量并非完全被动!它们内部运转的逻辑…似乎正在尝试解析和模拟我们的探测波!它们…它们好像把我们的探测当成了某种‘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