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京畿涟漪(2 / 2)

他放下奏疏,疲惫地揉着眉心,那句“究竟该如何是好”的叹息尚未出口,一股奇异而熟悉的感应自他体内那股丰饶之力中升起,一道静待他回应的门扉悄然在他意识中打开。

崇祯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这是谁。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挥退了左右,只留下王承恩在远处垂手侍立。他尝试着集中精神,循着那股感应的指引,在内心恭敬地发出询问:“…仙师…是您吗?”

一道平静无波、却清晰无比的意念流入他的脑海,并非声音,而是直接的理解:“是我。崇祯皇帝,新政推行,看来阻力不小。”

他连忙收敛心神,不敢有丝毫怠慢,恭敬地通过那丰饶之力的连接回应道:“…劳仙师垂询。新政…新政虽得天下贫苦百姓翘首以盼,然…然推行确乎艰难万分。”

崇祯感受到这真正的交流,心中稍安,却又涌起更复杂的情绪。他不敢抱怨,连忙凝聚心神,恭敬地回应,并将眼前最棘手的困境一一陈述,刻意略过了那些宗室的哀鸣,重点强调了士绅的抵抗和天灾的残酷:“如今最大难关,一在江南,南直隶、浙江等地,士绅力量雄厚,对抗新政最为激烈,几乎政令不出府衙,清丈田亩寸步难行,甚至煽动舆情,诽谤朝政…”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痛:“二在山东、山西、陕西北部、北直隶南部,连年大旱,蝗灾肆虐,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百姓无粮可食,无种可播,即便有心均田,亦无力回天。饥民流离,饥寒交迫之下,白莲邪教亦趁机煽惑,恐生大乱…此乃燃眉之急,这些地方若不能尽快安定,新政恐有倾覆之危,天下动摇…”

他巧妙地将问题抛出,既陈述了事实,也隐含了求助的期盼。

云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随即回应:“已知。李自成、张献忠之患已平,流寇之源大半已除。然天灾人祸,仍是痼疾。”

“我近期将往各地一行。”

崇祯心中一紧,屏息聆听。

“优先往山东、山西等旱灾蝗灾肆虐之地,播撒生机,降下甘霖,解生灵倒悬之急。”“其后,会亲往江南各地士绅抵制最烈之处,看看是何等顽石,阻碍新生之路。”

她的意念平静依旧,但崇祯却仿佛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蕴含的、足以改天换地的力量。他既期待又恐惧,期待她真能化解灾荒、扫清障碍,又恐惧那过程必然伴随的、他无法控制的雷霆手段。

“京中事务,你依常理处置便可。若有万分紧急之事,可凝神静心,通过我予你之力尝试呼唤。留在京中的推行者,会辅佐于你。”

“是!我明白了!多谢仙师!”崇祯连忙在心中恭敬回应,暗自松了口气,她选择的方向正是他最头疼的区域。

那感应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

崇祯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吁了一口气,心情复杂难言。有了她的承诺,似乎眼前的困局有了被强行破开的希望。他看了一眼窗外,对王承恩低声道:“传旨…令南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官员…谨守职责,…静待…天时。”

王承恩虽不明所以,但见皇帝神色似乎缓和了些,连忙躬身应下。

翌日,一道淡淡的青虹自伏牛山中悄然升起,掠过山脉与平原,径直向着山东方向——那旱灾最为严重的区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