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坑里的火光跳跃着,映照在高秀平专注的脸上。她捧着那本《雷锋日记》,指尖轻轻抚过螺丝钉精神那几行字,仿佛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力量。
钉子精神...她喃喃自语,目光投向正在逗儿子玩耍的丈夫,守业,你昨天说的螺丝钉精神我明白了,可这钉子精神又是什么?都是钉子,难道不一样吗?
李守业放下儿子,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笑着说:问得好!螺丝钉是要把自己固定在岗位上,而钉子精神,是说要像钉子一样,有钻劲和挤劲。
儿子李建设指着板凳上的钉子说:“钉子,钉子。”
李守业夸奖道:“好儿子,真聪明,对,这就是钉子。”
高秀平想起自己钉板凳的时候,儿子指着钉子问她“这是什么”,她随口说了句钉子,结果儿子竟然记住了:“这孩子挺长记性,我只是随口一说,他竟然能联想到……”
李建设说:“这就是钉子精神的体现,挤出时间学习,体现出钻劲和挤劲。”
“钻劲?挤劲?高秀平歪着头,一副不解的模样。
对啊,李守业拿起一枚铁钉,你看这钉子,它为什么能钉进木头里?因为它有一个尖尖的头,能找准一个点,然后一锤一锤地往下钻,这就是钻劲。
“而挤劲呢,就是说要像钉子挤进木板缝里那样,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学习。
高秀平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就像我每天做饭、喂猪的间隙,挤出点滴时间来看书学习!
正是这个理!
李守业欣慰地点头,雷锋同志在日记里写得多好啊: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这番话像一束光照进了高秀平的心田。她想起自己总是抱怨家务繁忙没时间学习,原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缺乏那种和的精神。
从那天起,高秀平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清晨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读书认字;做饭时,她把书本摊开在案板旁,一边揉面一边默记生字;喂鸡喂猪的间隙,她拿着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晚上家人都睡下后,她还在锅底坑旁借着火光阅读思考。
婶婆孙桂英见了,又说起风凉话:守业媳妇,你这又是何苦呢?一个妇道人家,认识几个字不就够用了?
高秀平却笑着说:老婶,我这是在践行钉子精神呢!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孙桂英撇了撇嘴,可接下来的事情,则让孙桂英大开眼界,不得不说,她已经是心服口服。
高秀平开始把雷锋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她主动帮助年迈的邻居挑水劈柴,在集体劳动时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儿,甚至省下自己的口粮接济村里更困难的人家。
秀平这孩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村里人开始议论,比以前更勤快了,还特别热心肠。
一个月后的傍晚,生产队召开学习雷锋精神的交流会。老队长特意点名让高秀平发言。
站在众人面前,高秀平有些紧张,但当她谈起自己对钉子精神的理解时,眼睛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我以前总觉得,一个女人家,能干什么大事?但学习了雷锋精神后,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颗有用的钉子。钉子不需要多大,但能固定重要东西;不需要多闪亮,但能牢牢钉在自己的岗位上。
她继续说道:我现在每天挤时间学习,不是想要多大出息,而是觉得,多学一点,就能多为集体做点事,多帮助一些人。
“就像雷锋同志说的,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叔公李文昌激动得直抹眼泪:好啊,好啊,秀平这孩子真的开窍了!
然而,就在高秀平沉浸在思想升华的喜悦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正在悄悄逼近。
交流会后的第三天,李守业从公社回来,脸色铁青,一把将高秀平拉进里屋,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秀平,你听我说,先别急,现在公社要查人!”
高秀平不解地问:“查什么人?”
李守业顿了顿:“就是看外国人写的书,带外国字的书也得查,还有,你教人识字,有些人会使坏,快想想,有没有在外头落下什么话柄?”
高秀平急了:运动升级了?”
李守业点头称是:“嗯,现在不只是审查书籍,还要审查每个人的思想。明天开始,大家要互相检举揭发,特别是那些思想不纯的人...
高秀平心里一下:什么叫思想不纯
就是...就是那些看外国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李守业压低声音,老叔和你...恐怕会有麻烦。
果然,第二天上午的社员大会上,气氛明显不同往常。公社派来的工作组组长是秘书吴永正,他一脸严肃地坐在主席台上,要求每个人都要洗洗澡,治治病,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说些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吴永正见工作没有实质进展,就发表启发式动员:“大家可以在自己身边挖掘问题,帮助家人净化思想,不要偏离革命队伍。”
在吴永正的引导下,孙桂英站了起来:吴秘书,我要反映个情况。她瞥了一眼高秀平和李文昌,我们村有人还在看那些封资修的书,思想有问题!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高秀平感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
谁?看什么书?吴永正严肃地问。
就是我侄媳妇高秀平和我家那口子李文昌!
孙桂英提高了嗓门,他们前阵子还在看什么外国小说,被我撞见过好几回!要不是守业及时把书收走了,不知道还要毒害多少人的思想呢!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高秀平和李文昌。李文昌气得浑身发抖:你、你这个糊涂虫!那书是守业从文化站借的,是经过允许的!
经过允许?那为什么后来又要收走?分明就是心里有鬼!孙桂英不依不饶。
吴永正转向高秀平:高秀平同志,这是你一贯的风格,胆大妄为!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高秀平站起来,心跳如鼓,但她想起雷锋日记中的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她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吴永正,哦!不对,吴秘书!我是看过那本书,但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不允许的。守业后来告诉我公社要审查图书,我就立刻把书交还了。”
吴永正斜了她一眼:“就算那本书没问题,你一个放牛的,居然拉帮结派,还对外声称教大家识字,你也不想想,你自己才认识几个字?”
高秀平被怼得一时语塞,心想一个公社干部,居然公报私仇,心眼子太坏,幸亏没嫁给他,但很她又镇定下来,“吴秘书,我虽然识字不多,但我愿意跟大家一起进步,这怎么能算拉帮结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