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众口称赞(1 / 2)

第7章:众口称赞

天还没亮透,藏经阁的木门就被“咚咚”敲响。陈凡披衣开门,见食堂的伙夫头老周拎着个食盒站在门口,脸上堆着憨厚的笑:“陈凡师兄,按您教的法子做了赤米糕,您尝尝?”

老周是个四十多岁的凡人,脸上总沾着点面粉,手脚勤快却没什么主意,之前被弟子们抱怨伙食时,急得能掉眼泪。陈凡接过食盒,打开见里面的赤米糕白胖松软,还冒着热气,拿起一块咬了口,灵力顺着喉咙滑下去,比昨天自己做的还多了点温润感。

“不错啊老周,你这手艺快赶上灵厨了。”陈凡真心夸赞。老周挠着头嘿嘿笑:“哪能啊,都是按您给的方子来,对了,今早好多弟子问这米糕是谁做的,我说了您的名字,他们都要给您送谢礼呢。”

陈凡摆摆手:“谢礼就不必了,大家吃得开心就行。”话刚说完,就见赵林和李青拎着个布包跑过来,后面还跟着个面生的青衣弟子,眉眼弯弯,手里捧着个精致的木盒。

“陈凡师兄!”赵林把布包往他怀里塞,“这是我们哥俩攒的五块中品灵石,谢谢您改良伙食,现在练功都觉得有力气了!”李青也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以前吃那黑馒头,打坐都犯迷糊。”

旁边的青衣弟子上前一步,拱手笑道:“在下苏婉儿,是外门丹药学徒。听闻师兄改良了赤米糕,特意用新炼的‘清神散’做了盒点心,能提神醒脑,师兄不嫌弃的话请收下。”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手里的木盒雕着兰草花纹,看着就精致。

陈凡这才想起,苏婉儿是外门有名的“小药仙”,据说十岁就跟着丹堂长老识药,心思细腻,就是性子有点腼腆,平时很少跟人打交道。他赶紧推辞:“大家太客气了,都是同门,不用这么见外。”

正推让着,又有几个弟子围过来,有送灵果的,有送护符的,连昨天摔馒头的王师兄都来了,手里拿着柄泛着灵光的短刀:“陈凡师弟,这‘追风刀’是我早年练手用的,虽然品阶不高,但比你那扫帚适合防身,拿着!”

陈凡被这阵仗弄得哭笑不得,最后实在推不过,只收下了苏婉儿的点心盒和老周的赤米糕,其他东西都让大家拿了回去。等众人散去,他打开点心盒,见里面是些月牙状的酥饼,上面撒着亮晶晶的糖霜,还没吃就闻到股清苦的药香,显然加了安神的草药。

“这苏婉儿倒是个细心人。”陈凡拿起一块尝了尝,酥饼入口即化,药香混着甜意,比前世的杏仁饼还好吃。刚吃完一块,系统提示音就响了:“获得同门认可与感激,积累善缘,获得功德300点。”

陈凡心里一喜,这波“人情”赚得值。他把剩下的酥饼收进怀里,刚要回藏经阁,就见刘长老背着手站在台阶上,手里还拿着本线装书。

“长老早。”陈凡赶紧见礼。刘长老哼了一声:“倒是越来越能耐了,现在全宗弟子都知道藏经阁有个会做灵食的杂役,怎么?打算改行去食堂当伙夫?”话虽严厉,眼神却没什么怒气。

陈凡知道这是关心,笑着说:“就是顺手帮个忙,藏经阁的活我可没耽误。”刘长老这才点点头,把手里的书扔给他:“这是《民间食谱考》,里面记载了些凡人的吃食做法,说不定能给你点启发。”

陈凡接过书一看,封皮都磨掉了角,显然是本老书。他翻开几页,见里面画着各种野菜、杂粮的做法,甚至还有用野蜂蜜做糕点的法子,眼睛顿时亮了——这些食材宗门后山就有,改良一下做成灵食,既能省钱又能攒功德,简直完美。

“谢长老!”陈凡赶紧把书揣好。刘长老转身往回走,又停下道:“对了,三日后是宗门的‘月评’,各堂都要派人展示近期成果,食堂让你也去露一手,别给藏经阁丢人。”

陈凡心里咯噔一下——月评?那可是全宗长老弟子都在的场合,要是在那么多人面前露手艺,岂不是要被当成“专职厨子”?他刚想推辞,刘长老已经上了楼梯,只留下句“这事定了”。

“得,想低调都难。”陈凡叹了口气,转身往后山走去——既然躲不过,不如好好准备,弄点新奇的吃食,说不定能赚波大功德。

后山的林子刚下过雨,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陈凡一边走一边用系统的“灵植探查术”(50点功德兑换)扫描,很快发现了不少好东西:溪边有丛野薄荷,叶子翠绿带露;坡上长着片黄精,根茎饱满;最妙的是棵老槐树下,长着圈灰黑色的“地耳”,这东西在地球叫“地皮菜”,做汤最鲜。

他采了些薄荷和地耳,又挖了几株黄精,正准备回去,忽然听到旁边的灌木丛里有动静。拨开枝叶一看,竟是苏婉儿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把小银锄,正小心翼翼地挖着什么,旁边的竹篓里已经放了不少草药。

“苏师妹,你也来采药?”陈凡打招呼。苏婉儿吓了一跳,手里的银锄差点掉地上,脸颊瞬间红了:“陈……陈凡师兄,我听说后山有‘安神草’,想来采点做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