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吸筹,不要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晏明洲将文件放在桌上,对马克吩咐道,“每次买入的量不要太大,分批次操作,把时间线拉长,至少持续半年。另外帮我关注这几家公司的创始人动态,有任何重要决策第一时间告诉我。”
“明白!”马克虽然不完全理解,但还是立刻点头应下,他知道老板的眼光从来不会出错。
傍晚,晏明洲在自己的办公室秘密约见了一个人,《明报》的王牌记者,刘姐。
刘姐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一个采访包,显得有些拘谨,她跟晏明洲只打过一次交道,还是在寰宇对抗山田财团的发布会上,她没想到这位刚刚在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的年轻人会主动约见自己,更不知道他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
晏明洲没有跟她谈钱,也没有提任何关于股市和商业合作的话题。他亲自从茶柜里拿出一罐上好的西湖龙井,用热水仔细冲泡,茶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办公室。
然后,他坐在刘姐对面跟她聊起了“文化”。
“刘姐,您觉得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最珍贵的是什么?”晏明洲将一杯热茶推到刘姐面前,语气平和地问道。
刘姐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让她有些猝不及防。
她思索了片刻,不确定地回答:“是……是唐诗宋词?还是故宫、长城这些历史遗迹?”
晏明洲摇了摇头,起身走到书架前,从里面拿出几样东西,一块散发着墨香的安徽徽墨,一方色泽温润的甘肃洮砚,一叠质地细腻的浙江手工宣纸。
他将这些东西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摩挲着宣纸的纹理,语气里带着一丝惋惜:“是这些,这些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艺是我们民族的根。但现在它们正在慢慢地消失,年轻人不愿意学,觉得赚不到钱,老师傅养不活自己只能转行,再过几十年,可能我们的后代就再也看不到也用不上这些真正的好东西了。”
“所以,我想成立一个基金会。”晏明洲看着刘姐,眼神里满是真诚,“一个专门用来扶持复兴这些濒危传统手工艺的基金会,我希望能用我们在商业上赚来的钱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一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只追求冷冰冰的利润。”
他的这番话没有丝毫商业算计,只有一份纯粹真诚的文化情怀。
刘姐被深深地打动了,她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男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之前对他的认知太过片面,他不仅是一个精通资本运作的商人,更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华人。
“所以,”晏明洲看着她,语气诚恳,“我希望您能帮我准备一篇稿子,一篇关于海外华人资本如何反哺民族文化的深度报道,不用写我的名字,重点突出基金会的理念和计划。现在不用发表,等我从京城回来等我的指令。”
刘姐没有丝毫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敬佩:“晏先生,您放心,这篇报道我一定用心写,绝不会辜负您的这份心意。”
就在这时,晏明洲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是陈默打来的。
“晏总,汇丰银行那边匿名账户已经设立完毕。”陈默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兴奋,“我们这次所有的盈利,以及联盟成员追加的资金,扣除所有成本和预留的运营资金后共计五亿一千万美金,已经全部安全到账没有引起任何监管注意。”
“好。”晏明洲的声音依旧平静,但指尖却微微收紧,这笔钱是他赴京最重要的底牌,有了它,他才能在京城的谈判中拥有足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