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过个肥年!(1 / 2)

赵县长一听晏明洲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他身子往前探了探,急切地问道:“明洲,你有什么想法,快跟我说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县里绝对给你最大的支持!”

晏明洲看着他那副急切的样子,笑了笑,端起茶杯,不急不缓地呷了一口。

“赵县长,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他放下茶杯,“堵不如疏,防不如引。”

“咱们安平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造谣挖人的乱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咱们县的好企业太少了,大家碗里的肉不够分,所以才会有人眼红,想去抢别人碗里的。”

赵县长听得连连点头,这话算是说到他心坎里了。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一个玩具厂。”晏明洲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安平县,有丰富的杨木资源,有勤劳肯干的工人,为什么不能有第二家,第三家像我们玩具厂一样成功的企业呢?”

他看着赵县长,一字一句地说道:

“赵县长,我想牵个头,由我们玩具厂出技术,出管理经验,甚至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和县里合作,再扶持几家有潜力的厂子起来!”

“比如,那个想挖我们墙角的家具厂,他们不是缺销路,缺管理吗?我们可以合作嘛!我们帮他们设计新式的符合市场潮流的组合家具,帮他们打开销路,甚至可以把我们玩具厂用剩下的一些边角料,低价卖给他们,做一些小摆件小饰品。”

“这样一来,他们厂子活了,工人工资高了,有了自己的肉吃,哪还有闲工夫盯着我们?”

他呆呆地看着晏明洲,嘴巴张了张,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想过晏明洲会提出要严惩那几个厂长,想过他会要求县里给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却唯独没想到,晏明洲竟然会提出……要帮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是何等的格局和胸襟!

“明洲,你……”赵县长激动得手都有些抖,“你这个想法,太好了!太好了啊!”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一家厂子的问题,这是为我们全县的工业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啊!”

他看着晏明洲,眼神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感激。

“明洲,你放心!这件事,我亲自来抓!我马上就组织一个工作小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县里要是连你这样的企业家都护不住,那我这个县长就白当了!”

送走了激动不已的赵县长,晏明洲又继续工作上了。

他不是什么圣人,更不是什么烂好人。

之所以愿意拉那些厂子一把,一是为了彻底解决麻烦,二是为了更深远的布局。

安平县是他事业的起点。

只有这个后方稳定繁荣了,他未来才能走得无后顾之忧。

-

时间一晃,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厂里的各项工作都进入了收尾阶段。

最后一批出口港城的订单装车发走,新招的两百名工人也完成了岗前培训,正式上岗。

晏明洲召集全厂开了个简短的年会,宣布从今天起,正式放年假,一直放到正月初八!

工人们领了厂里发的年货——每人十斤猪肉,一袋白面,还有两瓶罐头,一个个喜气洋洋,欢天喜地地回家过年去了。

整个厂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而晏家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忙碌也最幸福的一个冬天。

晏家那栋青砖大瓦的二层小楼已经彻底完工了。

崭新的玻璃窗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气派的大门楼子,让路过的村民们看得是羡慕不已。

钱玉芬现在走路都带风,她叉着腰指挥着晏建军和晏建民,把旧屋里那些还能用的家当往外搬。

“这个柜子还能用,擦擦干净搬到新屋去!”

“哎哟,这个破桌子就别要了!腿都晃了!明洲说了,等开春了,让家具厂那边给咱们打一套全新的!”

“建军!你把你媳妇那台缝纫机搬出来,小心点,别磕了碰了!”

赵秀莲和女儿小妮,看着丈夫和弟弟忙得满头大汗,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竟然能住上这么敞亮的大瓦房。

晏卫国则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摸摸那,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爹,您就别转悠了,快来搭把手!”晏建民没好气地喊道。

“嘿!你小子,敢指挥你老子了?”晏卫国眼睛一瞪,嘴上骂着,手底下却立刻过去帮忙了。

今年的年货,晏家办得是格外的丰盛。

光是猪肉就买了一整头!

钱玉芬带着赵秀莲在临时搭起来的厨房忙活了好几天,灌香肠,腌腊肉,炸丸子,蒸年糕……

那诱人的香味,飘出了半个村子。

除夕夜。

晏家的新屋里灯火通明。

一张能坐十几口人的大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一家人团团围坐,晏卫国作为一家之主,端起了酒杯。

他的眼眶有些发红,看着坐在身边的晏明洲,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来,咱们全家,一起敬明洲一杯!”

“要不是明洲,咱们家今年,哪能过上这么好的年!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

“爹说得对!敬明洲!”晏建军和晏建民也跟着举起了杯子。

晏明洲笑着站起身,端起面前的酒杯。

“大伯,咱们是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他看着这一张张朴实而幸福的脸,心里也感到一阵温暖,“我敬大家,希望咱们家以后的日子能越过越红火!”

“好!越过越红火!”

“干杯!”

-

大年初三,天气晴好。

晏明洲正在新屋的书房里看书,晏建民从外面跑了进来。

“明洲,刚才厂里门卫捎来个口信,说是县城里一个姓苏的姑娘找你,让你有空了去趟东大街,说是有要紧事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