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侨务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华侨寻亲。
这背后,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八十年代初,国家刚刚打开大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外汇!是投资!
是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决心的正面典型!
而眼前这个晏明洲,几乎完美地符合了所有条件。
“他还说了什么?”王建国追问道。
“他还说……”方蕙兰顿了顿,将晏明洲那番精心准备的说辞复述了一遍,“他说,他祖父叫晏鸿远,年轻时被迫远赴海外,但一生都心系祖国,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带着财富和技术,回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晏鸿远……”王建国在口中咀嚼着这个名字,似乎在回忆什么。
“这个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他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随即站起身,走到身后的一个大铁皮文件柜前。
他从里面翻找了一会儿,抽出了一本已经泛黄,记录着早年海外华侨信息的档案簿。
他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着。
方蕙兰则安静地坐在一旁,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到他。
终于,王建国的目光停在了某一页上。
“找到了!”他发出一声低呼,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他将档案簿拿到办公桌上,指着其中一行字,对方蕙兰说道:“你看,这里有记录,晏鸿远,籍贯北州市……民国三十四年,因家贫,被卖至南洋做工,后辗转赴美,之后便音信全无。”
档案上的信息,虽然简单,但与晏明洲的说法,完全对得上!
“看来,是真的了!”王建国一拍桌子,脸上的表情彻底被兴奋所取代。
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啊!
“蕙兰同志,你这次,可是给我们市里送来了一份大礼!”他看着方蕙兰,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这件事,必须作为我们侨办今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那……王主任,您看接下来?”方蕙兰试探性地问道。
“特事特办!”王建国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回去告诉晏先生,请他安心住下,他的寻亲事宜,我们侨办全权负责!我马上就给公安局和”
“另外,”他补充道,“你要做好接待工作,务必让晏先生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我们政府的热情,他在生活上有什么需要,你们招待所要全力满足,钱不够,就来侨办报销!”
“好的,王主任,我明白了!”方蕙兰站起身,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她知道,自己这宝,押对了。
从侨办出来,方蕙兰感觉脚下的路都变得宽阔了。
她立刻回到招待所,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正在房间里焦急等待的晏明洲。
“晏先生,事情办妥了!”她走进房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王主任说了,您的事就是我们全市的侨务大事,他会亲自督办,让您尽快和家人团聚!”
“真的吗?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晏明洲站起身,脸上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他紧紧地握住方蕙兰的手,真诚地说道:“方经理,还有王主任,你们真是我的大恩人!等我见到亲人,我一定……一定要好好地感谢你们!”
他的表演恰到好处,既表达了感激,又没有显得过分激动而失了身份。
从现在开始,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他的背后,已经站上了官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