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妘姮已站在长生院外的柳树下,看似在观赏晨光,实则目光早已掠过院内——李长生的几名弟子正各自练功,柳月以羽扇为剑,招式飘逸却藏着凌厉;另一名弟子则在推演兵法,沙盘上的阵型变幻莫测,隐隐有搅动风云之势。
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心中暗自盘算:李长生的弟子虽各有所长,但论综合实力,仍难与南诀皇室培养的暗卫相比。不过,这些人背靠李长生,又身处北离权力中心,日后必是影响北离局势的关键力量。
此次前来北离的任务已完成部分,是时候考虑抽身了。更重要的是,她清楚自己的战场始终是南诀,北离不过是以后的目标,没必要在此过多纠缠。
转身走向街市时,沿途的茶馆里满是关于皇室的议论。
“听说了吗?景玉王萧若瑾要娶影宗的易文君姑娘做侧妃了!”
“影宗可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势力,景玉王这是要借影宗的力量巩固地位啊!”
“那琅琊王萧若风呢?前几日还见他在城外练兵,手下的将士个个精锐,不少江湖门派都愿追随他呢!”
妘姮走进茶馆,选了个角落坐下,静静听着。她早已查清,北离皇室的权力之争,表面是太安帝对镇西侯府的忌惮,实则是景玉王萧若瑾与琅琊王萧若风的暗中角力——只是这角力,比她想象的更复杂。
萧若瑾野心勃勃,联姻影宗不过是第一步。他深知自己在军中与江湖的声望远不及弟弟,便借着萧若风的仁厚,让其代为收拢势力。
可萧若风虽无称帝之心,一心想助哥哥上位,却不知自己“琅琊王”的威望早已超出预期——那些被他收拢的将领、江湖门派,大多是冲他的仁名与兵权而来,而非“景玉王”萧若瑾。
“就说上次江南水患,琅琊王亲自带人赈灾,百姓都称他‘仁王’,景玉王却只在京城派了些粮草,高下立判啊!”
“还有镇北军的周将军,明着归景玉王调遣,暗地里却只听琅琊王的命令,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妘姮端起茶盏,薄纱下的眼眸闪过一丝了然。萧若风越是帮萧若瑾收拢势力,就越会凸显萧若瑾的短板;那些追随者越是推崇“琅琊王”,就越会让“景玉王”萧若瑾心生猜忌。兄弟间的隔阂,早已在权力的拉扯中悄然滋生,只是缺一个爆发的契机。
这时,一名暗卫悄然出现在她身后,低声道:“主子,南诀那边传来消息,陛下已同意您的归期,只是让您在离开前,再查探一下北离皇室对互市的最终态度。”
妘姮点头,目光望向皇宫的方向。她知道,要查探皇室态度,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接近萧若风或萧若瑾。而萧若风素来喜欢在城西的“忘忧茶馆”与江湖人议事,这倒是个绝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