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我们明明有实力的!”这是最常见的不甘。
“我不信!这肯定是状态问题!”这是拒绝面对现实的鸵鸟心态。
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处宣泄的愤怒,化作对jdg选手具体到每个操作的苛责与“复盘”:
“你为什么要去那个位置?那不是纯送吗?”
“那一波为什么会被对面抓到机会?视野呢?意识呢?”
“为什么关键时刻不大招先手?在犹豫什么?怕背锅吗?”
对强者的敬畏与崇拜:
与此同时,另一股声音也在崛起,那是对绝对实力的敬畏,甚至是对t1和faker的顶礼膜拜:
“啊啊啊!faker!他真的太厉害了!”
“你永远可以相信世界赛的李哥!英雄联盟的神,回来了!”
“请神归位!等待他的第四冠加冕!”
上升到赛区与体系的批判:
更有甚者,将失利的原因直接拔高到整个LpL赛区的层面,开始了熟悉的自我否定与批判:
“LpL说到底就是个草台班子,靠着一股蛮力,体系和管理差远了!”
“看看人家的俱乐部运营,再看看我们的?一团乱麻!”
“LpL选手就是纪律性差,容易上头,还喜欢各自为战,没有一点团队性!”
“输了太正常了,LcK的运营和纪律性,我们学得来吗?我看学一辈子都学不会!”
失败的“原罪”——“懦弱”:
在这所有的批判声中,最主流的论调,便是将jdg的失败归咎于他们赛前“认怂”的言论。
所有人都仿佛找到了失败的“铁证”:
“看吧!我就说!还没打就怕了,怎么可能赢?”
“从骨子里就懦了,比赛里怎么刚得起来?”
“电子竞技,菜是原罪,懦更是原罪!”
然而,这番喧嚣,细细品来却带着几分荒谬和无奈。
jdg输掉的原因,和“糯”没有任何关系,又不是3:0被对面平推了,哪里“糯”了?
试想,如果jdg赛前是气势昂扬、放出豪言然后输掉比赛,那么此刻等待他们的,恐怕就是另一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导致失败的帽子了。
无论如何,失败者似乎总能在舆论的放大镜下找到被指责的“原罪”。
这反复循环的戏码,着实有些……没什么意思。
在一通混乱的、情绪宣泄式的口诛笔伐之后,疲惫而又不甘的LpL观众们,将目光投向了最后的那片阵地——同样即将踏上半决赛舞台的edg。
所有的失望、愤怒、不甘,以及那份深藏心底、不愿熄灭的希望之火,此刻如同百川归海,汇聚一处。
压力,如同实质般,重重地压在了edg的肩头。
第二天,edg对着kt,比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