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289章 边关急报,龙颜震怒

第289章 边关急报,龙颜震怒(1 / 2)

盐引案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勋贵们还在为损失的财富和权力暗自舔舐伤口,一道裹挟着塞外风沙与血腥气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入了看似恢复平静的京城。

“报——北狄犯边!朔风城失守!守将李崇山……殉国!”

传令兵浑身浴血,几乎是爬着冲入了正在进行常朝的太极殿,嘶哑的喊声如同破锣,瞬间击碎了大殿内维持不久的宁静。他手中高举的,不仅是染血的军报,更是一面代表城池沦陷、主将战殁的黑色狼烟旗!

“什么?!”

“朔风城丢了?李将军他……”

“北狄人怎么会突然……”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文武百官皆面露惊骇,交头接耳之声四起,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朔风城虽非边境第一雄关,但亦是拱卫中原腹地的重要门户,李崇山更是军中颇有威望的老将,他的殉国和朔风城的失守,意味着北狄此次入侵的规模和决心,远超以往的小股骚扰!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珩,在听到“朔风城失守”和“李崇山殉国”的瞬间,脸色骤然阴沉如水。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把夺过近侍颤抖着递上的军报,迅速展开。

军报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沾染着已经发黑的血迹,详细叙述了北狄大军如何利用一场罕见的沙暴作为掩护,夜间突袭,人数之多,攻势之猛,远超寻常。朔风城守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城墙被突破,李崇山将军身先士卒,力战而亡,头颅被北狄人割下,悬于旗杆之上示众!北狄铁蹄踏破朔风城后,并未停下脚步,兵锋直指下一处关隘——玉门关!

“砰!”

赵珩一拳狠狠砸在御案之上,坚实的紫檀木案面竟被砸得裂开数道纹路。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混账!额尔德尼!安敢如此欺朕!”他的声音如同寒冰炸裂,带着压抑到极致的暴怒,瞬间压过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整个太极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被年轻帝王身上散发出的恐怖气势所慑,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位登基不久,已接连处置了叛国、贪腐大案的新君,此刻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

“李崇山,朕的边关大将,为国戍边二十载,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朔风城,朕的城池,子民,竟遭蛮族铁蹄践踏!”赵珩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冷,一句比一句重,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殿下众臣,“你们!告诉朕!北狄人为何能如此轻易攻破朔风城?是边军懈怠?还是辎重不足?抑或是……有人,又在暗中资敌?!”

最后一句,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目光刻意在那些刚刚因盐引案被敲打过的勋贵方向停留了一瞬。

那一瞥,如同实质的冰锥,刺得永定侯、武宁伯等人脊背发凉,冷汗瞬间湿透了朝服内衬。他们慌忙低下头,心中叫苦不迭,皇帝这分明是怀疑他们因盐引案损失惨重,心怀怨恨,故而与北狄有所勾结,或是在军需上做了手脚!

“陛下息怒!”丞相苏文正率先出列,躬身道,“李将军殉国,朔风城失守,臣等亦心痛如绞。当务之急,是速派援军,稳住玉门关防线,绝不能让北狄兵锋深入内地!同时,彻查朔风城失守缘由,无论是边军疏防,还是其他缘由,都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丞相所言极是!”兵部尚书王焕紧跟着出列,“陛下,玉门关守将韩猛,性情勇猛,但兵力不足,恐难久守。臣请立刻调拨京营精锐,并命周边州府兵马火速驰援玉门关!另,需委派一员大将,总督北境战事!”

“调兵?驰援?”赵珩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鹰,“京营兵力几何?周边州府兵马战力如何?粮草辎重可充足?将领人选谁可胜任?这些,你们兵部、户部,可都有了章程?!”

他连珠炮似的发问,让王焕额头见汗,一时语塞。军报来得太突然,兵部确实还未及做出详尽的应对方案。

“看来是没有了。”赵珩的声音更冷,“平日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弹劾攻讦,个个口若悬河!如今国难当头,敌军破关,你们却连个像样的对策都拿不出来!朕养着你们,有何用?!”

这番斥责极重,殿内众臣纷纷跪倒在地:“臣等无能,陛下息怒!”

“息怒?朕如何息怒!”赵珩拂袖,将御案上的茶盏扫落在地,碎裂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李将军和朔风城数千守军的血,不能白流!被屠戮、被掳掠的百姓,不能白死!北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杀意,目光重新变得冰冷而坚定:“传朕旨意!”

“一,擢升玉门关守将韩猛为镇北都督,总领玉门关一线所有军务,务必死守玉门关,等待援军!若有失,提头来见!”

“二,命兵部、户部,半个时辰内,给朕拿出详细的调兵、筹粮方案!京营即刻进入战时状态,随时准备开拔!”

“三,着监察院,‘青鸾’!”赵珩的目光看向一直静立在一旁,如同影子般的「青鸾」,“朕给你三天时间!彻查朔风城失守前后,所有相关将领、官员,以及……可能与北狄有往来的所有线索!无论涉及到谁,一经查实,立斩不赦!”

「青鸾」上前一步,躬身领命,声音依旧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肃杀:「臣,领旨。」

“退朝!”赵珩不再多看众臣一眼,转身大步离开,留下满殿惶惶不安的文武。

***

御书房内的气氛,比太极殿更加凝重。

赵珩负手立于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朔风城和玉门关的位置,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苏文正、王焕,以及几位军方重臣和「青鸾」皆肃立在下首。

“陛下,”王焕硬着头皮,呈上刚刚草拟的方案,“京营可即刻抽调五万精锐,由骁骑将军赵昂统领,三日后先行开拔。同时,可令河东、陇右两道,各抽调两万府兵,火速增援玉门关。粮草方面,可先从京仓和太仓调拨首批,后续由运河及官道接力输送……”

赵珩没有回头,只是冷冷道:“五万?赵昂?王尚书,你是觉得北狄人是泥捏的,还是觉得玉门关是铜墙铁壁,仅凭韩猛和这点援军就能守住?”

王焕冷汗涔涔:“陛下,京营兵力亦需拱卫京师,五万已是极限。赵昂将军年轻有为,勇武过人……”

“勇武过人?”赵珩猛地转身,眼神锐利,“朕要的不是匹夫之勇!额尔德尼狡猾如狼,此次倾巢而出,岂是易与之辈?赵昂或可为先锋,但绝非主帅之选!”

他目光扫过几位军方老将,那几位老将却纷纷低头避开了他的视线。北狄兵锋正盛,朔风城新失,此去风险极大,胜了未必有多大功劳,败了则可能一世英名尽毁,甚至步李崇山后尘。更何况,新帝心思难测,他们这些老家伙,也不敢轻易揽下这千斤重担。

赵珩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怒火更炽,却也知道此刻不是发作的时候。他强压火气,看向「青鸾」:“‘青鸾’,你那边,可有发现?”

「青鸾」微微抬头:「回陛下,初步探查,朔风城守军在沙暴来临前,曾收到过来自后方关于天气异常的提醒,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城防器械,尤其是弩箭和火油,在战前补充记录上存在疑点,数量与实际消耗对不上,疑似被克扣。此外,」她顿了顿,「在李将军殉国前数日,曾有数名身份不明的商队出入朔风城,与军中个别中下层军官有过接触。这些商队持有的路引,来自江南。」

“江南?”赵珩眼神一凝,“又是江南!”

盐引案主要牵扯的便是江南豪商与勋贵,如今北狄入侵,竟又扯上了江南的路引!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查!给朕一查到底!”赵珩声音森寒,“无论是谁,敢在军国大事上动手脚,朕诛他九族!”

“臣已派人去追查那些商队和涉案军官的下落。”「青鸾」回道。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传,西苑福顺公公求见。

赵珩眉头微皱:“宣。”

福顺快步走入,恭敬行礼:“陛下,太上皇听闻边关急报,特命老奴前来问询。太上皇说,北狄额尔德尼汗王,其人狡诈,用兵喜出奇招,且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朔风城之失,沙暴虽是主因,但亦需警惕内部或有疏漏,或被其细作利用。太上皇还问,陛下心中,可有挂帅人选?”

御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太上皇在表达对局势的关注,甚至可能……是在指点。

赵珩沉默了片刻,对于冷焰能如此快得知消息并做出精准判断,他并不意外。他挥了挥手,让福顺先退下。

福顺离开后,赵珩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挂帅人选……这确实是最棘手的问题。朝中能征善战之将并非没有,但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威望不足,要么……心思难测。

“陛下,”一直沉默的苏文正忽然开口,“老臣倒有一人选,或可考量。”

“讲。”

“便是……定北侯世子,萧玦。”苏文正缓缓道。

“萧玦?”赵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定北侯府,乃是开国元勋之后,世代镇守北疆,在军中威望极高。但老定北侯多年前战死沙场后,其子萧玦承袭爵位,却因身体原因,常年居于京中静养,并未实际执掌兵权,在朝中几乎是个透明人。若非苏文正提起,赵珩几乎要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勋贵。

“苏相,定北侯世子……听闻体弱多病,从未经历战阵,如何能担此重任?”王焕忍不住质疑。

苏文正不慌不忙道:“王尚书有所不知。定北侯世子虽深居简出,但老臣曾听闻,其于兵法典籍,涉猎极深,常有独到见解。且定北侯府在北疆旧部众多,由世子挂帅,更能凝聚边军人心。至于体弱……”他看向赵珩,“老臣只是提出一人选,具体是否堪用,还需陛下圣裁。”

赵珩目光微动。他明白了苏文正的用意。萧玦身份尊贵,足以压制各方;出身将门,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他常年不在权力中心,与朝中各方势力瓜葛较少,或可成为一个相对“干净”的选择。而且,启用萧玦,也能向勋贵集团释放一个信号:只要忠于朝廷,有能力,皇帝依然会给予机会,这有助于稳定因盐引案而动荡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