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官快步进来,声音带着喘息:“北境急报!胡商车队在青石口遭劫,货物被抢,无人伤亡,但……”
“但什么?”
“劫匪留下了一面黑旗,上面绣着断剑图案。”
艾琳抬手,笔尖悬在纸面之上。她没有放下笔,也没有抬头。几息后,她开口:“此事交军情司跟进,查明路线布防漏洞,三日内报我。”
书记官应声退下。偏殿内重新安静下来。窗外暮色渐浓,宫灯一盏盏亮起,映在墙上的影子拉得很长。
艾琳终于落笔,在文书上写下“教育优先”四个字。她合上卷宗,抬眼看向门口:“请辰和巳进来。”
教育官员辰与巳很快入殿,手中抱着厚厚一叠月报图册。两人站定,辰先开口:“各校本月出勤率提升至九成二,识字考核通过人数比上月多一千三百人。十二所分校运行稳定,教材统一配发,教师轮训已完成两轮。”
艾琳点头,伸手接过图册翻开。她指着一页数据问:“乡村学塾能否同步主校教材?”
“能。”巳答,“我们用驿站快马传递修订本,每十日更新一次。偏远村落由劝学使代送,并附讲解要点。”
“残疾学子呢?有没有专教方案?”
“有。”辰从怀中取出一份单独册子,“盲童用刻痕板习字,聋生配手势教员,肢体不便者可在家学习,教师每月上门两次。”
艾琳翻完册子,放在一边。“还有别的问题吗?”
“有。”巳犹豫了一下,“新招教师中,三成无教学经验,部分课堂纪律松散。另外,守旧学者反对在教材中加入算术与农事内容,称偏离圣典。”
艾琳没说话。她看向门外,片刻后说:“叫午进来。”
师生代表午很快到了。他是首批毕业生,现在在一乡邑学塾任教。他行礼后站定,声音平稳:“我班上有十七名学生,其中九人来自贫困农户。他们起初不愿上学,觉得不如放牛砍柴有用。”
“你怎么说服的?”
“我让他们记账。”午说,“每天记录家中收支、粮价变化、耕作进度。一个月后,有个孩子发现他家去年少算了二十斤麦子的收成,漏了税款。他父亲第二天就送来束修,说这书得念下去。”
艾琳微微点头。
“但也有难处。”午继续说,“有家长当众说‘读书不能当饭吃’,还有老学究骂我们教歪了道。上个月,有人往学堂门口扔烂菜叶,写纸条说‘败坏学风’。”
艾琳起身,走到案前抽出一份作业本。她递给辰:“念。”
辰打开本子,读道:“春耕日记。三月初四,晴。犁田深六寸,比去年多一寸。先生说,深度影响根系,太浅则苗弱,太深耗力。播种间距定为七寸,因土质松软,需密植防风。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殿内一时无声。
艾琳说:“这便是我们要的民智之光。”
她转向午:“从今往后,设‘劝学使’职位,由优秀毕业生担任。你带头回乡宣讲,带学生做测量、算账、读律法。让人看看,读书不是为了背死书,是为了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