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到头顶,拼布旗在风里抖得笔直。人群没有散去,站在空地边缘等她说话。艾琳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边角磨得起毛,上面用炭笔标出三处选址的轮廓。
她走下高台,弯腰捡起一块石片,在沙地上划出七道线。“你们说我选哪儿——我先问一句,我们是哪个村的人?”
没人回答。
“北石屯?河口?鹰嘴隘?”她把七条线连成一个圈,“都不是。我们是拼旗底下的人。谁要是只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别站在这儿。”
老村长往前走了两步,盯着地上的图。“那你打算定在哪?”
艾琳摊开地图,手指落在中间一片空白区域。“这儿。三河交汇,背靠缓坡,离七村都不到半天脚程。不偏谁,也不靠谁。”
有人低声议论。
“这地方没山挡着,万一敌军来了怎么办?”
“水路倒是通,可雨季涨水,房子能淹一半。”
“青石矿远,建房材料得从外运。”
艾琳听着,没打断。等声音小了,她说:“北石屯有粮,但缺水;河口能行船,可地势低,年年涝;鹰嘴隘易守难攻,可冬天封山三个月,人出不去,粮进不来。”她顿了顿,“我没选这些地方,是因为它们都只能顾一头。而我们要的是能让所有人活下来的地方。”
一个渔民模样的男人问:“那这地方叫啥?”
艾琳抬头看那面拼布旗。深蓝、土黄、灰褐、墨绿……七块布缝在一起,针脚歪斜,却结实。
“叫‘合垣’。”她说,“合七村之力,筑共存之城。”
人群安静了几秒。
接着,老村长慢慢走上前,蹲下来看地图上的标记。他伸出粗糙的手指,顺着河道划了一圈。“水渠可以挖深些,旱季引流,雨季导洪。南边那片荒地平整后能起屋舍,北坡种树防风。”他点头,“这地方……能活人。”
另一个代表也凑过来。“道路怎么修?从各村过来的路宽窄不一,得统一。”
“每村派三人,组成规划队。”艾琳说,“不管出身,只要懂地势、会算料、有经验,就能参与。路怎么铺,房怎么分,公议决定。”
有人喊:“那建材呢?木头石头从哪来?”
“伐木采石要登记,按需分配。”艾琳说,“谁出力,记功档;谁献材,署名碑。不白拿,也不白干。”
年轻农夫举起手:“我家有牛车,能运土石!”
“我会砌墙!”另一个声音接上。
“我当过泥瓦匠!”
声音越来越多。艾琳没笑,也没鼓掌,只是把地图卷好,抱在胸前。
阳光移到议事厅门前的石阶。艾琳走上台阶,站定。她从怀里取出七只陶杯,交给身边的书记兵。书记兵快步跑向七村方向,带回各村井里的水,倒进杯中。
艾琳端起第一杯。“北石屯的水,硬但清。”她洒向东方。
第二杯倒入南方。“河口的水,润但急。”
第三杯洒向西边。“鹰嘴隘的水,冷但净。”
她依次倒完七杯水。“今天不喝酒,喝的是源头之水。愿合垣城,承七脉之根,立而不倒。”
她将空杯递回,从袖中取出一张羊皮纸。“现在,请各位代表上来,按下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