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伸手进去,抽出一片:“怕夜里偷袭。”
“已经加了双岗。”她说,“但还不够。我打算改信号方式。鼓声分长短,代表不同警报。白天用旗语,晚上用火把闪三下为安全。”
彼得补充:“我可以带人练一遍口令传递,确保不出错。”
下一个木片写着:“怕断粮。”
艾琳说:“粮食统一分配,每天两餐,轻伤员减量,重伤优先。妇女组负责监督。如果有藏粮不报的,取消三天口粮。”
再抽一条:“怕有人被收买。”
她放下木片。“细作的事还没查清。但从现在起,外来人一律不准进村。巡逻队发现陌生面孔,先绑后报。”
有人问:“那联络队呢?之前派出去的还没回信。”
“他们在路上。”她说,“如果超过期限没消息,按失踪处理。”
会议持续到天黑。最终汇总十二条建议。艾琳当众列出:北坡埋陶预警、旧盾改造成移动掩体、建立伤员轮替机制、鼓声编码通讯、增设夜间巡查路线、强化东谷哨岗、设立应急调度小组、统一口粮分配、严查私藏物资、封锁村口通道、加强陷阱联动、每日战备检查。
“这些建议我都会看。”她说,“三天内给出具体执行方案。”
众人散去。彼得留下,递上一份名单。“伤员五十二人,七人阵亡,已登记。新排的岗哨表也做好了,明早生效。”
艾琳接过,扫了一眼。“你去换药。明天早上再说巡逻细节。”
彼得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棚内只剩她一人。蜡烛烧了一半,火光映在地图上。她把十二条建议铺开,逐条标注优先级。
火油排第一。箭头第二。然后是绊索和药草。她拿起炭笔,在纸上写下一步计划:明日清晨派两组人进山采药,同时组织铁匠熔旧铁造箭头。西坡缺口由石障组连夜加固,务必在天亮前完成。
她正写着,外面有人喊:“西坡无异常!”
接着是第二声:“东谷哨已接班!”
第三声:“南线安静!”
她抬头,应了一声:“知道了。”
笔没停。她在“应急调度小组”旁边画了个圈,写下彼得的名字。又在“鼓声编码”
肩伤一直隐隐作痛。她没动,也没喝水。桌子一角摆着冷掉的饭碗,一口没动。
远处传来工具落地的声音,接着是几句简短对话。村子还在运转。伤员有人照顾,工事有人修补,岗哨按时交接。
她翻开新一页纸,开始起草防御纲要。第一行字写得很重:“守,不是被动等,是主动准备。”
写到这里,她顿了一下,听见外面脚步声靠近。帘子被掀开,一个村民探头:“艾琳,东谷那边……刚发现地上有划痕,像是有人爬过。”
她抬起头,笔尖停在纸上。
墨滴落在“准备”二字旁,晕开一小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