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秋,暑意渐消。
庞大幽深的东观,不复往日那般只有故纸堆与书霉味的沉闷。
反倒是不知不觉间,多了几分雅致与人气。
一间专门为修缮古籍书画而清理出来的轩室。
窗明几净,光照通透。
四壁悬挂着几幅修复一新的山水画作,平添了几分清幽意境。
屋子正中,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前。
陈安正凝神静气,为一幅画卷落下最后一笔。
他身着一袭寻常青衫,长发仅以一根素木簪子简单束起。
神情专注,古井不波。
笔锋沾墨,于雪白细腻的安竹纸上游走。
动作不见半分烟火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而在其身后,王希孟与李清照二人并肩而立,静静观之。
数月相处下来,对于陈安这般近乎于“苦行”的临摹之法,两人早已是见怪不怪。
初始之时,他们亦曾出言相劝。
毕竟书画之道,重在“意”而非“形”。
一味临摹终究是匠人之举,难得大家真意。
可陈安只是笑笑,不置可否,依旧我行我素。
二人无奈,便也不再多言。
只是心中难免存了几分遗憾可惜的念头,认为陈安终究是走了歧途,浪费了大好天赋。
可随着时日流逝,眼见着陈安笔下的画作一日比一日精进。
从最初的形似,到后来的神似,再到如今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地步。
那点轻视之心,便也渐渐被惊异所取代。
尤其是今日。
似乎格外有些不同。
“呼——”
当最后一笔淡墨,点染在画卷远山上的一处薄雾时。
陈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收笔而立。
也就在这一瞬间。
王希孟与李清照二人只觉眼前一花,周遭的景物仿佛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耳畔回响的不再是东观的寂静,而是传来了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的清越之声。
鼻尖萦绕的也不再是墨香,而是雨后初晴,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
眼前这幅画卷,竟好似活了过来!
一股生意盎然的早春气息扑面而来,将整间屋舍笼罩。
画中山峦巍峨,云雾缭绕;林木挺拔,新芽初绽。
整幅画卷,神韵天成,意境自生。
恍惚间,竟叫人分不清眼前究竟是画,还是真实的天地。
“这......”
王希孟神情震动,喃喃自语:
“画龙点睛,莫过于此!”
李清照亦是美目圆睁,眼中异彩连连。
她能隐隐感觉到这幅画作当中蕴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意”,一股足以引动观者心神的“神”。
此等水平,已然是足以称上一句此道宗师!
便在此时,陈安心头微动。
熟悉的神通提示,如水波般在眼前划过。
【临摹《早春图》一百遍,得画中真意,领悟天赋:意在笔先】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细细体味这新得来的天赋。
“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心随意动,意在笔先。你所书画之物,皆可附着一丝心神意念。】
【凡夫观之,可感其意;修士观之,可见其神。可用以静心、惑神、乃至承载符法真意。】
“符法么......”
此天赋,看似与他之前的【道韵亲和】、【与物同游】、【易理推衍】有几分相似。
可细究之下,却又截然不同。
前者是让他能更好的感悟靠近自然万物。
而后者,则是让他能将这份感悟顺理成章的表达出来。
一为收,一为放。
相辅相成,妙用无穷。
“凡夫感其意,修士见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