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pial(1 / 2)

家族会议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扩散至林氏集团的每一个角落。林舒安那日的冷静与决断,通过与会者的口耳相传,被添上了几分传奇色彩。原本对她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集团高管们,再不敢因她的年轻而有丝毫怠慢。递送到书房的文件愈发详实,请示汇报的电话也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恭敬。

林舒安对此心知肚明,却并未表现出任何得意。她很清楚,权威的初步建立仅仅是个开始,要让这艘大船真正按照她的意志航行,还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功绩和更长久的经营。

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林家文化传承与创新基金”的构想中。顾怀笙提供的科技论坛信息成了她重点研究的方向。她让周谨发来了详细的嘉宾名单和议题,发现其中几位来自海外顶尖实验室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其研究方向与她的构想高度契合。

“这是个机会。”她在与大哥林书鑫的视频通话中说道,“不仅能接触前沿理念,或许还能为基金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或技术支撑。”

林书鑫如今对妹妹的判断几乎是无条件支持:“没问题,公司这边我盯着,你放心去。需要什么资源尽管开口。”

几天后,林舒安出现在了那个名为“未来遗产”的国际科技论坛现场。会场设在市中心新落成的国际会议中心,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氛围。与会者多是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学者和投资人,林舒安一身剪裁利落的珍珠白西装套裙,身姿挺拔,气质卓然,在人群中并不显突兀,反而因其独特的东方韵致和沉静神态吸引了不少目光。

她按照事先规划,重点参加了几个关于“数字人文”、“AR\/VR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以及“影响力投资”的分论坛,认真做着笔记,偶尔在提问环节提出颇有见地的问题,引得台上嘉宾侧目。

茶歇时间,她正独自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消化着刚才听到的前沿观点,一个略带口音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很独特的见解,关于利用动态光影还原古籍阅读氛围的观点。”

林舒安转头,是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外籍男士,正微笑着看着她。她认出这是刚才一个分论坛的主讲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安德森博士。

“安德森博士,过奖了。只是基于‘璇玑’项目的一些实践思考。”林舒安礼貌回应,心中微动。这是个意外之喜。

“哦?‘璇玑’?是顾氏集团那个AR古籍项目吗?”安德森博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有关注,做得非常精致。你是项目组成员?”

“我是林舒安,项目的文化顾问,也负责核心内容架构。”林舒安坦然介绍自己,没有提及林家,而是突出了专业身份。

“林小姐!”安德森博士眼中闪过惊喜,“原来是你!那份关于《山海经》神兽考据与AR意象融合的阐述非常精彩!我们实验室最近也在做一个类似方向的课题,关于如何用技术手段捕捉和再现‘文化气韵’……”

两人就着这个话题深入交谈起来,从技术实现聊到文化解读,竟十分投契。安德森博士对林舒安提出的“基金”构想也很感兴趣,认为这与实验室“科技向善”的理念不谋而合,主动交换了联系方式,表示期待后续交流。

这正是林舒安此行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她正与安德森博士相谈甚欢,眼角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人群外围停下。

顾怀笙。

他似乎是刚到场,身边跟着周谨和另外两名高管。他穿着一身深灰色高定西装,没有打领带,气场冷峻而醒目。他的目光淡淡扫过会场,在与林舒安视线相接时,几不可查地停留了一瞬,随即自然地与迎上来的主办方负责人寒暄起来,并未上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