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说亲的热潮随着一场连绵的秋雨稍稍降温,雨水带来了寒意,也洗去了夏末最后的浮躁。
雨村的日常生活重归某种更加实在的轨道,而吴邪三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以各自的方式,成为了这个小山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先展现出“特殊价值”的是吴邪。
雨村虽偏,但历史悠久,老物件不少。谁家翻修老屋,整理祖辈留下的箱笼,难免会找出些不认识的字画、看不懂的器物、或者残破的古书。
起初,村民们只是好奇这个城里来的俊俏后生是不是“有学问”,偶尔会拿着东西来问问。吴邪起初还小心翼翼,怕露了老底,只挑些最浅显的说。但几次下来,他发现村民们纯粹是好奇,并无深意,便也放松下来。
一日,老村长家修缮祖屋,从房梁上摸出一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铁盒,里面是几本虫蛀鼠咬、字迹模糊的线装书,还有几卷同样破损严重的山水画。老村长不敢怠慢,知道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便请了吴邪去看看。
吴邪小心地戴上白手套,在明亮的光线下细细查看。书是地方志的残本,记载着本地明清时期的山水地貌、风俗物产,虽残缺,但对了解雨村历史极有价值。画作则是一些当地文人模仿名家的习作,艺术价值不高,但年代感十足。
他不仅能认出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内容,还能仔细地告诉老村长该如何除虫、防潮,如何简单修复保存,甚至指着地方志上的一处记载说:“村长爷爷,您看这里说后山某处有股特别的泉眼,水质极佳,说不定现在还能找到,可以引下来吃用呢。”
老村长听得连连点头,眼睛发亮,看吴邪的眼神彻底不一样了:“小吴啊!你可是个宝贝疙瘩!这学问,了不得!了不得啊!”
这事一传开,吴邪“有大学问”的名声就坐实了。后来谁家孩子取名要查字典、写信读信、甚至看个农药说明书,都爱来找“小吴先生”。吴邪来者不拒,耐心解答,渐渐赢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胖子则另辟蹊径,发挥了他强大的社交和商业头脑。
雨村山货丰富——笋干、菌菇、野蜂蜜、草药...品质极佳,但以往村民都是等外面商贩来收,价格被压得很低。胖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先是自掏腰包,以高于贩子的价格收购了一批品相最好的山货,精心包装后,通过解雨臣、黑瞎子等人的渠道,直接卖给了城里追求高品质食材的高端客户甚至私房菜馆,利润翻了数倍。
然后他找到几户家境相对困难的人家,把这条销路分享出来,只收取少量中介费,大部分利润都返给了村民。他还教大家如何分级包装、如何保持品质、甚至根据反馈指导种植采摘。
“咱们雨村的东西,都是宝贝!不能贱卖了!”胖子逢人便说,“得打出品牌!就叫‘雨村珍品’!以后咱们自己定价!”
村民们得了实惠,对胖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口一个“王老板”叫得亲热。胖子也乐得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虽然忙前忙后,但成就感十足。连老村长都夸:“胖子这人,看着油滑,心里有杆秤,是真心帮大家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