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盆静立院角,承接天地清露。接连几夜,盆底总能积聚起浅浅一层冰凉清澈的“地阴凉露”。林玄如获至宝,每日清晨必将其轻柔洒于荧光菇周遭。那株独苗菌菇,在这持续的阴凉滋养下,终于摆脱了濒危般的脆弱。菌盖已有指甲盖大小,半透明的淡蓝色伞面光滑圆润,菌柄虽纤细却透着韧性。最可喜的是它散发的光芒,不再是明灭不定的残烛,而是稳定柔和的幽蓝光晕,在夜晚的小院角落,如同点亮了一盏静谧的小灯。
“有效!”林玄看着这点微光,心中振奋。笨办法也是办法,只要坚持,水滴石穿!
然而,“地阴凉露”的滋养似乎已接近其效用的极限。菌菇的生长速度再次陷入令人心焦的缓慢,那层幽蓝光晕也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阻隔,无法再进一步凝实、明亮。月华精气…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林玄抬头望月,清辉遍洒,却依旧如镜花水月,无法触及。
他尝试了更多“聚光”的笨拙方法。
将打磨光滑的黑石片悬于高处,试图反射月华。
用藤蔓编织细密的网,期望能“兜”住无形的精气。
甚至尝试在月下运转伪境力量与世界树生机,模拟“呼吸吐纳”,强行牵引。
结果无一例外——失败。
月华如同最滑不留手的丝绸,他的力量如同笨拙的手指,无论怎么抓取,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从指缝溜走,消散在夜风里。石片反光刺眼无用,藤网空空如也,模拟吐纳只引得体内力量更加躁动,丹田壁垒的轰鸣加剧,险些失控。
“唉…”深夜,林玄看着荧光菇那稳定却停滞的光芒,又感受着体内澎湃欲破的力量,发出一声挫败的低叹。突破的渴望与对菌菇的责任感撕扯着他,月华精气的难题像一道天堑横亘眼前。
“香!真香!苏丫头,今天这汤,有点意思了!”
黄伯吸溜着木勺里的菌汤,吧嗒着嘴,浑浊的老眼满足地眯起。他照例踩着饭点出现,拴牛,落座,一气呵成。
苏晚晴抿嘴一笑,将特意留出的一大碗汤推到他面前:“黄老丈,今天这汤,用了玄哥收集的露水熬的。”
“露水?”黄伯端起碗,凑到鼻子下深深一嗅,眉头却微微皱起,“嗯…露水是好东西,地阴凉气足,养阴润燥…可这汤里,怎么透着一股子…嗯…水腥子气?像是河底淤泥没淘洗干净似的!”
林玄和苏晚晴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动。这老丈的舌头,比狗鼻子还灵!那露水确实带着河泥和苔藓的微腥。
“这熬汤啊,就跟引那月宫里的仙气儿一样!”黄伯啜了一口汤,烫得龇牙咧嘴,含糊不清地开始“点评”,“光有地上的凉露,就想引动天上的月华?差着道行呢!那月华精气,清冷孤高,最是挑剔!普通的石头、木头、铁片子,它瞧不上!得用有‘灵性’、能‘共鸣’的东西!比如…嗯…深埋地底百年、吸足了地脉阴气的寒玉?或者通体冰凉、天生能聚敛星月光华的‘月影石’?啧啧,那都是宝贝,可遇不可求啊…”
他絮絮叨叨,仿佛只是在抱怨汤里那点若有若无的“水腥气”,以及遥不可及的“月影石”。但“灵性”、“共鸣”、“寒玉”、“月影石”这几个词,如同闪电劈开了林玄心中的迷雾!
原来如此!
月华精气并非无法捕捉,而是需要特定的“媒介”!普通的反光材料(石片、铜镜)只能反射可见光,却无法与月华的能量场产生“共鸣”,自然无法引导凝聚!就像用渔网捞空气,注定徒劳无功!
难题的本质豁然开朗!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寒玉?月影石?听名字就知道绝非普通凡物!以他们现在的境况,去哪里找这等天材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