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大东北1983之鹿鸣北坡 > 第201章 青榔头市再聚首

第201章 青榔头市再聚首(1 / 2)

猎豹归来的震撼与狂喜,在冷家屯持续发酵了数日,才渐渐沉淀为一种深入骨髓的骄傲与踏实。巴雅尔的伤势在孙老药的精心调理和自身强悍体魄的支撑下,恢复得很快,虽然左臂还不能剧烈运动,但日常活动已无大碍。那张华丽珍贵的远东豹皮,被冷志军亲自监督,由屯里最有经验的老皮匠进行了初步的鞣制和保养,妥善收藏起来,等待着一个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的机会。

随着猎豹带来的兴奋感逐渐平复,另一个重要的日程便提上了狩猎队的议程——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青榔头市大集,就要开始了。

青榔头市,并非一个固定的城镇,而是位于几县交界处、依托一片相对开阔的河滩谷地自然形成的季节性集市。每年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各开一次,每次三天,是方圆数百里内山民、猎户、药农、皮货商、以及各路行商坐贾最重要的交易和交流场所。这里没有固定的店铺,只有临时搭建的窝棚、摊位和密密麻麻的人流,交易everythgfro山珍野味、皮张药材,到布匹盐铁、锅碗瓢盆,甚至还有耍猴卖艺、占卜算卦的,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充满了粗犷而鲜活的生命力。

往年,冷家屯的猎户们也去,但多是零散前往,用些兔子、野鸡、狍子皮之类的小宗山货,换些生活必需品,在庞大的集市上如同滴水入海,掀不起什么波澜。但今年,情况截然不同。

冷志军领导的狩猎队,经过近半年来的发展,尤其是近期连续猎获熊罴、野猪群、狼群乃至远东豹的辉煌战绩,早已名声在外。他们这次前往青榔头市,携带的货物也远非往日可比。

经过清点整理,这次准备带往集市的货物包括:

皮张类:完整的远东豹皮一张(镇队之宝);上等猞猁皮三张;紫貂皮二十余张;狼皮九张;野猪皮若干;以及其他如狐狸、狗獾等杂皮一批。

药材类:熊胆(铜胆)一枚;鹿茸(取自之前药鹿所得)两架;麝香(取自雄獐子)三个;以及不少五味子、黄芪、刺五加等普通山药材。

肉食类:风干的野猪肉、狼肉、狍子肉数百斤;新鲜的(用盐初步腌制)豹肉、野羊肉数十斤。

其他:熊掌两对;豹骨、狼骨等一批。

这份货单,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足以在往年的青榔头市上引起轰动,尤其是那张豹皮和熊胆、鹿茸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出发前夜,冷志军召集全体队员,包括受伤的巴雅尔(他坚持要一起去见识见识),开了个会。

“明天一早出发,预计傍晚前能到青榔头市外围扎营。”冷志军环视众人,语气严肃,“市集上人多眼杂,啥人都有。咱们这次带的货扎眼,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具体分工:

冷志军:总负责,主要对接大客商,决定大宗货物交易。

林志明:协助冷志军,负责记录、算账和保管现金。

乌娜吉:负责看守最珍贵的豹皮和部分重要药材,她心细沉稳,且身手不凡。

巴雅尔&哈斯:负责看守大部分皮张和肉食等大宗货物,兼负安保,两人一个受伤但威势犹在,一个力大无穷,足以震慑宵小。

诺敏&苏和&阿木尔:负责机动、打听行情、采购队伍所需物资,他们年轻腿脚快,眼力也好。

赵老蔫:作为老前辈,负责与市集上的一些老相识联络,打听消息,掌掌眼。

“记住几条规矩,”冷志军强调,“第一,财不露白,豹皮不到关键时刻不轻易示人。第二,交易时,多看多听少说话,摸清行情再还价。第三,不准单独行动,至少两人一组。第四,遇到麻烦,不许逞强,立刻发信号联系。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人轰然应诺,个个摩拳擦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天不亮,队伍就出发了。除了人员,还动用了三架爬犁,由屯里最强壮的马匹拉着,上面满载着此次交易的货物和队伍这几天的给养。灰狼、大青(伤势已无大碍)等几条核心猎犬也跟随前往,既是助力也是陪伴。

胡安娜和其他队员的家眷都到屯口送行,叮嘱声、祝福声不绝于耳。胡安娜看着丈夫,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早点回来,一切小心。”

冷志军点点头,用力握了握她的手,转身大手一挥:“出发!”

队伍沿着熟悉的、但比平日热闹许多的山路,向着青榔头市方向迤逦而行。路上,不时遇到其他屯落、部落前往集市的队伍,有赶着牛羊的,有背着山货的,有推着小车的,形形色色,见面互相打着招呼,交换着信息,气氛热烈。狩猎队如今名声在外,不少人都认出了冷志军他们,纷纷投来好奇、敬佩甚至是探究的目光,更有相熟的直接上来打招呼,打听他们这次带了什么好货色,尤其是对猎豹的传闻求证不已。冷志军大多只是笑笑,含糊应对,更添了几分神秘感。

傍晚时分,终于抵达了青榔头市外围。只见偌大的河滩谷地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喧声鼎沸!数以千计临时搭建的窝棚、帐篷密密麻麻,如同雨后蘑菇般铺展开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复杂的气味——牲口的粪便味、烤肉的焦香、皮货的腥膻、草药的清苦、以及汗味、烟草味……混合成一股独属于集市的热浪,扑面而来。

已经有不少先到者占据了有利位置,点起了篝火,炊烟袅袅,人声、牲畜叫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粗犷而充满生机的生活交响乐。

狩猎队没有贸然进入核心区域,而是在边缘找了一处相对僻静、靠近水源且易于防守的地方扎下营地。队员们分工合作,卸货、搭帐篷、捡柴、埋锅造饭,井然有序。那些珍贵的货物,尤其是豹皮,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最核心的帐篷里,由乌娜吉和轮流值守的队员严密看管。

安顿下来后,冷志军便让赵老蔫和林志明先去市集里转转,摸摸行情,尤其是皮货和药材的价格。他自己则坐镇营地,处理一些闻讯而来的、消息灵通的小商贩的初步询价。

没过多久,林志明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冷哥!打听清楚了!今年皮货行情看涨!特别是好皮子!一张上等的猞猁皮,起码能卖到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意思是两百块左右),“紫貂皮也不错,品相好的能到三四十一张!狼皮稍微普通点,但也能卖个几十块。咱们那些货,光是皮张,估计就能卖出个大价钱!”

他又压低声音,“还有,豹皮的事儿,不知道咋传出去的,已经有好几拨人明里暗里打听过来了!有个从哈尔滨来的大皮货商,姓金,派了伙计过来,想请您过去谈谈,口气大得很!”

冷志军闻言,神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行情看涨在意料之中,豹皮引来关注更是必然。他并不急于接触那个所谓的大商人,沉声道:“告诉来的伙计,就说我们刚安顿,舟车劳顿,明日开市再详谈。让赵叔和乌娜吉他们多留意,看看还有哪些有实力的买主。”

第二天,天色刚亮,青榔头市便如同苏醒的巨兽,彻底沸腾起来。各条“街道”上摩肩接踵,叫卖声、议价声、吆喝声震耳欲聋。狩猎队的摊位位置不算最好,但“冷家屯狩猎队”的名头就是金字招牌。尤其是当一部分猞猁皮、紫貂皮和狼皮摆出来之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诺敏、苏和阿木尔负责接待零散顾客和售卖肉干等普通货物,他们年轻热情,嘴巴也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哈斯和巴雅尔像两尊门神,守在堆放皮张的大箱子前,那股子剽悍的气息让一些想靠前浑水摸鱼的人望而却步。乌娜吉安静地坐在一旁,她的摊位上只摆着熊胆、鹿茸、麝香等几样珍贵药材,用红布衬着,低调却格外的引人注目,询价者多是些穿着体面、眼神精明的药商。

冷志军和林志明则主要负责大宗皮张的交易。前来问价的皮贩子络绎不绝,出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林志明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报价,兴奋得手心冒汗。冷志军却始终沉稳,不轻易松口,只是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买主,听着他们的谈吐,判断着他们的实力和诚意。

“冷把头,久仰大名!”一个穿着绸缎马褂、戴着瓜皮帽、留着两撇鼠须的中年商人挤了过来,满脸堆笑,拱手道,“鄙人姓钱,在吉林开着两家皮货铺子。您这几张猞猁皮,品相一流!还有这些紫貂,都是上等货!打包,我给您个实在价……”他报出了一个比市价略高但远未到顶的价格。

冷志军只是微微一笑,还了个礼:“钱老板客气了,价格我们再斟酌斟酌。”

那钱老板还要纠缠,旁边又一个声音响起:“老钱,你这价糊弄山里人呢?”一个身材高大、面色红润、穿着半旧但干净棉袍的老者走了过来,他先对冷志军抱了抱拳,“冷把头,老夫姓孙,抚松来的。这几张皮子,老夫愿意每张再加这个数。”他伸出一个巴掌(五十块)。

钱老板脸色顿时难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