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招商会还顺利吗?”孙浩问。
“还行。”林新成活动了一下手腕,“下午的考核是什么?”
“综合病例分析。”孙浩说,“每组抽取一个复杂病例,现场制定治疗方案。”
“明白了。”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各位选手请注意,下午的考核马上开始。”
林新成和孙浩走上台,抽取了病例。
病例资料很厚,是一个多器官衰竭的危重病人。
“时间三十分钟,开始。”裁判宣布。
林新成快速翻阅资料,脑海中迅速构建出治疗方案。
这个病例确实复杂,涉及心脏、肺、肝、肾多个器官,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
“孙医生,你看这里。”林新成指着化验单,“病人的肝功能指标异常,但肾功能相对稳定,说明问题的根源在肝脏。”
“你的意思是,先处理肝脏问题?”孙浩问。
“对。”林新成说,“肝脏功能恢复了,其他器官的压力就会减轻。”
“可是心脏也有问题。”孙浩皱眉,“如果不先稳定心脏,病人可能撑不到肝脏治疗。”
“那就同时进行。”林新成说,“你负责心脏,我负责肝脏。”
两人迅速分工,开始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台下的评委交头接耳。
“这两个年轻人思路很清晰。”
“配合也很默契。”
“就是不知道方案是否可行。”
二十五分钟后,林新成和孙浩完成了方案。
“请陈述你们的治疗思路。”裁判说。
林新成走到投影前,开始讲解。
他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步都有充分的依据。
评委们频频点头,眼中露出赞许。
“很好。”主裁判说,“你们的方案很完善,下一组。”
林新成和孙浩走下台,两人相视一笑。
接下来轮到周建华他们。
周建华的方案也很出色,但明显更保守,风险更小。
“这是经验丰富的表现。”孙浩低声说,“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这样也很难拿高分。”林新成说。
果然,周建华的方案虽然稳妥,但评委的反应比较平淡。
最后一组是陈杰和他的搭档。
陈杰抽到的病例是急性心肌梗死。
“这个病例不难。”孙浩说,“只要按常规处理就行。”
但陈杰的讲解却漏洞百出。
“他把溶栓和介入治疗的顺序搞反了。”林新成皱眉,“这样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而且他忽略了病人的过敏史。”孙浩说,“如果真这样治疗,病人会出大问题。”
评委们也发现了这些问题,纷纷摇头。
“陈医生,你的方案有严重缺陷。”主裁判说,“需要重新制定。”
陈杰脸色铁青,站在台上进退两难。
他的搭档也慌了神,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时间到。”裁判宣布,“下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