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眼力(1 / 2)

“王主任,出血点在脾门血管。”林新成突然开口。

王建军一愣,顺着林新成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脾门处有一个撕裂口,血液正从那里喷涌而出。

“快,钳夹。”

张国强递过血管钳,王建军迅速夹住出血点。

血液终于止住了。

王建军松了口气,看向林新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好眼力。”

手术继续进行。

患者的脾脏破裂严重,必须切除。

王建军动作娴熟,很快完成了脾脏切除和血管缝合。

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走出手术室,王建军拍了拍林新成的肩膀。

“小林,你很不错。”

林新成擦了擦额头的汗:“王主任过奖了。”

“不是过奖。”王建军认真道,“你刚才那一眼,救了患者的命。”

张国强也点头:“老王说得对,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出血点,患者很可能撑不住。”

林新成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这场手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对这具身体而言却是一次重要的适应。

他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手术技巧正在逐渐恢复。

下午的学术交流会在医院的大会议室举行。

来的都是省内各大医院的专家,阵容强大。

林新成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听着台上的报告。

报告的内容涉及心血管、肿瘤、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每个专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但林新成听得有些失望。

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国外文献的翻译和总结,真正的原创性内容少之又少。

“接下来有请林城第一医院的褚建国院长分享他的研究。”主持人说道。

褚建国走上台,打开PPT。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他讲得很详细,数据翔实,逻辑清晰。

但林新成听着听着,眉头却皱了起来。

褚建国的研究方向没问题,但数据分析存在明显的缺陷,结论也过于片面。

“请问褚院长,您的研究样本量是多少?”台下有人提问。

“120例。”褚建国回答。

“样本量太小了吧?”提问的是省人民医院的李主任,“这样的数据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吗?”

褚建国脸色微变:“样本量虽然不大,但数据质量很高。”

“质量再高,样本量不够也说明不了问题。”李主任咄咄逼人,“我建议褚院长再扩大样本量,重新做一遍研究。”

褚建国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样本量不够,但收集样本需要时间和资金,林城第一医院的科研经费有限,根本做不到。

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林新成举起了手。

“我有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他。

林新成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李主任,您刚才说样本量不够,那请问您认为多少样本量才够?”

李主任一愣,随即冷笑:“至少500例以上。”

“500例?”林新成摇头,“如果是500例的话,按照褚院长的研究方法,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后,这个研究还有意义吗?”

李主任脸色一沉:“你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