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最经典的文献中,反复强调的,是‘阿特曼’,即个体灵魂,与‘梵’,即宇宙终极实在的同一性。这意味着,每一个生命的内在,都蕴含着神圣的火花,都通往永恒。那么,请问同学们,这神圣的火花,会因为它所暂时栖居的身体是出生于婆罗门家庭,还是首陀罗家庭,而变得高贵或低贱吗?”
她抛出的问题如同巨石入水,在听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我们常常谈论‘纯洁’与‘污秽’,但古典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污秽’,并非来源于外在的接触——比如触碰了皮革,清理了街道。真正的‘污秽’,来源于内心的贪婪、愤怒、嫉妒、傲慢与无知。一个内心充满嗔恨与偏见的婆罗门,其灵魂的‘洁净’程度,难道真的高于一个内心充满慈爱、辛勤劳作、供养家庭的达利特么?”
她的观点新颖而犀利,直接挑战了将职业与灵魂纯洁性挂钩的千年谬误。
她引用了许多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经典段落,证明即使在最古老的文本中,对智慧和美德的推崇也远高于对出身的执着。
“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声称这是神定的、不可更改的秩序,这本身就不是最高意义上的‘法’,而是权力结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神圣教义进行的系统性篡改和工具化利用!”
莎克蒂教授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法’的真谛,在于宇宙的和谐与秩序的维持,而这种秩序,必须建立在正义与慈悲的基础之上!一个建立在系统性压迫和不公之上的秩序,本身就是最大的‘非法’!”
她的话语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种姓制度的神学外衣,露出其内在的权力逻辑。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被这深刻而勇敢的见解所震撼,陷入深深的思考。
林墨也听呆了,他原本以为会是一场严肃的学术讲座,没想到却是一场充满理性力量与道德勇气的思想风暴。
直播间的弹幕也经历了从好奇到震撼的转变:
【我靠!教授说得太好了!直击要害!】
【从宗教哲学层面解构种姓制度,太有力了!】
【听得我起鸡皮疙瘩!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那些高高在上的祭司们敢来辩论吗?】
【感觉灵魂被洗礼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
演讲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学生们涌上讲台,围住莎克蒂教授提问,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和受到启迪的光芒。
林墨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从这场思想盛宴带来的震撼中回过神。
他等到学生们稍微散去一些,才走上前去。
“莎克蒂教授,您好。冒昧打扰,我叫林墨,是一名旅行自媒体工作者。”林墨礼貌地自我介绍。
莎克蒂教授看向他,目光温和而敏锐,似乎早已注意到这个在人群中举着设备的外国面孔。“你好,林墨先生。我听说过你,你在河滩那边的直播,引起了很多讨论。”
林墨有些意外,随即直言来意:“教授,您的演讲非常精彩,令人深受启发。我确实有个不情之请,关于河滩棚户区的事情,我想和您更深入地聊一聊,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莎克蒂教授脸上露出温和而了然的微笑,她看了看周围依旧嘈杂的环境,轻声说:“这里不是谈话的好地方。我知道附近有一家不错的咖啡馆,很安静。如果你有时间,我们不妨去那里坐下慢慢谈?”
“当然!非常感谢您,教授!”林墨立刻答应。
于是,林墨跟着莎克蒂教授,离开了依旧沸腾的演讲现场,走向校园附近一家充满书香气息的咖啡馆。
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木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