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在听闻胤礽被软禁的消息后,又惊又怒。他自恃在朝中根基深厚,不把胤禔放在眼里,立刻召集了府中的数百家丁,试图冲击皇城,救出胤礽。
但这正中胤禔下怀。
乌尔泰早已奉命,率领八旗精兵包围了索额图的府邸。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八旗兵,索额图那点家丁护院,根本不堪一击。
一场短暂而血腥的厮杀过后,索额图府被攻破。胤禔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索额图全家上下,无论老幼,尽数被屠。他自己的头颅,被割下后,高高地悬挂在了崇文门的城楼之上。
这血淋淋的头颅,像一个无声的警告,让整个京城的八旗贵族和文武百官,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老成持重的户部尚书马齐,冒死入宫劝谏。
“大千岁,废立之事,乃国之大忌。如今强敌在外,您如此行事,恐怕会失了人心,令朝局动荡啊!”
胤禔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这些老生常谈。他一脚踹翻了身边的香炉,指着马齐的鼻子破口大骂:“老东西!若不是你们这群只知道和稀泥的无能老臣,大清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汉贼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你还跟老子谈什么人心,谈什么朝局!滚!”
他当场下令,革去马齐的官职,将其软禁在家。
索额图的头颅和马齐的下场,彻底震慑了所有人。朝堂之上,再也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京城的八旗贵族们,人人自危,纷纷上表,拥护大千岁摄政。清廷内部,迅速分裂为以胤禔为首的“摄政派”,和一群敢怒不敢言的“观望派”。
在用铁血手段掌控了京城局势后,胤禔开始了他疯狂的备战计划。他心里清楚,汉军的兵锋,很快就会指向京城。
他下的第一道旨意,就让整个京城周边的百姓,如坠冰窟。
“传令下去,京城方圆三百里内,凡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丁,无论农商,一律征调入伍,补充京营!有敢违抗或逃匿者,全家连坐,立斩不赦!”
这已经不是征兵,而是赤裸裸的抓壮丁。
一时间,官差和八旗兵如同疯狗一般,冲进京郊的村庄和城镇,挨家挨户地抓人。哭喊声、求饶声、打骂声,响彻云霄。年轻的儿子被从年迈的父母身边拖走,健壮的丈夫被从怀孕的妻子面前带离。稍有反抗,便是刀兵相向,血溅当场。
无数百姓为了躲避兵灾,被迫抛弃家园,四处逃亡。京城周边,流民激增,田地荒芜。
胤禔对此不管不顾。在他看来,这些汉人百姓的死活,无足轻重。他需要的是炮灰,是能填在城墙上,消耗汉军弹药的炮灰。
在抓壮丁的同时,他还下令加固京城的城墙。数万名被抓来的壮丁,在八旗兵的皮鞭和刀剑下,日夜不停地劳作,修补城墙,挖掘壕沟。他又命人将城中所有能找到的火炮,不论新旧,全部搬上城头,尤其是在朝阳门、德胜门等关键城门,增设了大量的炮台。
整个京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和工地。昔日天子脚下的繁华和安宁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恐惧、绝望和疯狂。
胤禔站在紫禁城的角楼上,望着城外尘土飞扬的工地和一队队被押送着去操练的壮丁,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他坚信,凭借高大坚固的京城,和他手中这支经过“补充”的数十万大军,一定能挡住汉军的进攻。
他要用一场胜利,来向所有人证明,他胤禔,才是大清真正的救世主。
然而,他没有看到,在他脚下,这座城市的民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他用暴力和恐惧建立起来的统治,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一推即倒。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紫禁城外,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