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钢铁之脑(1 / 2)

黑水城内城,汉学宫的西墙之外,一座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

院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

格物学堂。

四个字是李信亲笔所书,笔锋锐利,带着一股金石之气。

这里与书声琅琅的汉学宫仅一墙之隔,氛围却截然不同。

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曲径通幽。

只有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瓦房,宽大的窗户让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洒满整个屋子。

这里不教授蒙学、仕学、武学。

格物学堂只教授一门学问。

格物致用。

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冶金、火器、蒸汽机制造。

首批一百二十名学员,已经换上了学堂统一发放的灰色短褂。

他们的年龄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不等,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手上布满了老茧。

这些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

他们是从军中、工坊、流民里层层选拔出的苗子。

有在战场上凭着一股蛮劲,硬是把缴获的火铳拆了又装回去的普通士兵。

有在冶铁炉旁站了五年,单凭观察火焰颜色就能判断炉温的年轻学徒。

有从未摸过书本,却能用一根木炭在地上画出蒸汽机传动草图的小木匠。

甚至还有几个在火药工坊长大的孤儿,他们对不同火药配比燃烧后的气味异常敏感。

此刻,他们分坐在两个大讲堂里,身体坐得笔直,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他们的生命轨迹,在踏入这座院落的瞬间,发生了偏转。

未来不再是重复昨日的劳作,或是明日的沙场。

一种全新的,无法想象的可能,在他们面前展开。

其中一个讲堂内。

王希站在一个简陋的讲台前。

他身后是一块用木炭涂黑的巨大木板,上面用白石粉画着气缸、活塞、曲轴的简图。

“今日,不讲圣贤书。”

王希开口,他的声音在安静的讲堂里回荡。

“只讲这铁疙瘩,为何能动。”

他指着黑板上的简图。

学员们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

“力。”

“热。”

“气。”

“这三者的转换,便是蒸汽机之根本。”

王希拿起一根细木棍,点着黑板上的水壶图形。

“水受热,化为水汽,这是常识。”

“水汽遇冷,凝结成水,这也是常理。”

“但是。”

他加重了发音。

“如果,将水密闭在一个坚固的铁罐之中,再从下方持续加热。”

“水汽无处可去,就会在铁罐内不断积聚,膨胀。”

“其产生的力量,足以推开山石。”

“这股力量,我们如何才能为自己所用?”

他走下讲台,来到讲堂中央。

那里摆放着一个奇特的模型。

一个铜制的锅炉,连接着一根粗大的玻璃管,管内有一个铁制的活塞。

活塞通过一根连杆,连接着一个沉重的飞轮。

王希亲自拿起一个装满酒精的铜灯,放置在锅炉下方,然后点燃了灯芯。

火焰舔舐着锅炉底部。

所有学员的脖子都伸长了。

锅炉上的一个铜哨开始发出轻微的嘶鸣。

很快,嘶鸣声变得尖锐。

玻璃管内开始弥漫白色的水汽。

“看。”

王希指向玻璃管。

管内的活塞,在水汽的推动下,颤抖了一下。

然后,它被猛地向上推去。

活塞带动连杆,连杆拨动曲轴,沉重的飞轮随之转动了小半圈。

随着活塞到达顶端,一个巧妙的阀门打开,水汽逸出,活塞因重力下落。

新的水汽再次涌入,再次将活塞推起。

嗡。

嗡。

嗡。

活塞开始进行往复运动,飞轮也从一开始的顿挫,变得越来越平稳,旋转不休。

讲堂内一片死寂。

学员们瞪大了双眼,看着那小小的活塞不知疲倦地上下运动,带动飞含速旋转。

那不是人力,不是畜力,不是水力。

那是一种全新的,源自火焰与钢铁的力量。

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他们面前轰然洞开。

“此便是格物致用。”

王希的声音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