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下马威(1 / 2)

腊月廿三。

小年刚过,卧龙谷内外却被一片肃杀与忙碌所笼罩,闻不到半分年节的喜庆。

谷口防线正在加紧修复,磐石团的新兵蛋子们在老卒声嘶力竭的喝骂声中,踩着没过脚踝的深雪,挥汗如雨地夯筑着被炮火撕开的胸墙。

远处,流民营地炊烟袅袅,保民府的吏员顶着风雪来回穿梭,登记造册,分发着能让人活命的口粮。

而整个卧龙谷的心脏,格物院的工坊,则是在日夜不休地轰鸣。

仿制罗刹火铳的进度,在鲁老七等新晋工匠的助力下突飞猛进。

而那个被列为最高机密的“蒸汽之力”研究,也在王希和王二近乎癫狂的投入下,用无数次失败的爆炸和扭曲的铁罐,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这片紧张到极致,却又井然有序的忙碌中,一队不速之客,打破了卧龙谷的平静。

谷外三十里,通往河西走廊的官道上。

一支约三百人的队伍,旌旗招展,盔甲鲜明,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队伍中央,一辆宽大的马车被簇拥着,车厢内温暖如春。

炭盆里,上好的银霜炭烧得正旺,散发出淡淡的松木清香。

一位身着二品仙鹤补服、头戴红宝石顶戴的中年官员,正闭目养神。

他面容清癯,三缕长须修剪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却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此人,正是当朝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深得康熙皇帝信任的心腹重臣——纳兰明珠!

他奉旨出京,手持天子节钺,肩负着一个足以震动西北的重任:招抚卧龙谷“汉王”李信。

康熙的旨意清晰明确:许以高官厚禄,封河西节度使之位,令其率部归顺,为大清戍边,共同抵御西面的金帐汗国。

若能兵不血刃地收服这头盘踞在卧龙谷的枭雄,安定西北,他纳兰明珠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明珠缓缓睁开眼,深邃的目光穿透车窗的玻璃,望向远处风雪中那个若隐若现的巨大山谷轮廓。

谷口那面虽在风雪中显得有些残破,却依旧倔强飘扬的青石巨盾战旗,在他眼中,显得格外刺目。

“大人,前方五里,便是卧龙谷的哨卡了。”

车外,侍卫统领策马靠近,低声禀报。

明珠微微颔首,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打出钦差仪仗,亮明身份。”

“传话过去,就说大清钦差、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奉天子旨意前来招抚,请‘汉王’李信出谷相迎。”

……

卧龙谷,中枢议事堂。

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雪来临前的死寂,空气仿佛都已凝固。

燕九站在堂下,黑铁面具下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冰冷与急迫。

“旅帅!清廷钦差纳兰明珠,率三百御前侍卫,已至谷外五里!”

“他们打出了龙旗,亮明了身份,言奉旨招抚,请……请旅帅您出谷相迎!”

“纳兰明珠?!”

陈敬之失声惊呼,那张总是带着文人儒雅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作为前明遗臣之后,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名字的分量!

此人不仅是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更是康熙皇帝最为倚重的心腹智囊!

由他亲自持节前来招抚,足见清廷对卧龙谷的重视,或者说……是深深的忌惮!

周大勇、李铁牛、赵猛等一众悍将闻言,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炸开了锅!

“招抚?我呸!”

赵猛吊着一条左臂,仅剩的独眼瞪得滚圆,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碗“哐当”乱跳。

“狗鞑子杀我汉家儿郎,占我大好河山!现在看咱们把金帐汗国的狗崽子打跑了,就想跑来摘桃子?做他娘的春秋大梦!”

“说得对!”

李铁牛发出一声狞笑,手掌重重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让旅帅出谷相迎?他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摆钦差的架子!”

“旅帅!给俺五百骠骑!俺这就去剁了那劳什子钦差的狗头,看他还怎么招抚!”

“不可鲁莽!”

陈武沉声喝止,他的脸色同样凝重无比。

“纳兰明珠亲至,他代表的就是清廷皇帝!杀了钦差,就等同于公然造反!清廷便有了十足的理由,调集大军,倾举国之力来攻打我们!”

“我卧龙谷刚经历大战,元气未复,此时与清廷全面开战,绝非明智之举!”

“那怎么办?”

周大勇虎目含煞,一双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难道真让旅帅出去迎接他?向一个鞑子官下跪称臣?!”

“燕九。”

李信冰冷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得不带一丝波澜,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清廷招抚,许了什么?”

燕九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份誊抄的密报,躬身呈上。

“回旅帅!据青蛇卫安插在陕甘总督府的眼线密报,清廷开出的条件是:敕封旅帅为‘镇西大将军’,领‘河西节度使’,统辖河西走廊军政大权!世袭罔替!”

“所部兵马,可编为‘河西镇边军’,粮饷军械由朝廷供给!”

“只需旅帅……奉大清正朔,剃发易服,率部归顺,为朝廷戍守边陲,共御金帐汗国!”

“剃发易服?!”

赵猛猛地从座位上弹起,独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让老子剃成那种金钱鼠尾?去做他娘的清狗?”

“老子宁可现在就战死在这里,也绝不受此奇耻大辱!”

“世袭罔替?河西节度使?”

陈敬之发出一声冷笑,眼神中充满了鄙夷。

“好大的一张饼!前明吴三桂旧事才过去多久?藩镇之祸,朝廷难道会不忌惮?这分明是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之计!”

“等我们和金帐汗国拼得两败俱伤,朝廷再来一手削藩,到那时,我等便是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李信抬起手,一个简单的动作,便止住了众将的激愤。

他的目光在那份密报上扫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镇西大将军?河西节度使?好大的官帽,清廷倒是真舍得下本钱。”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

“告诉纳兰明珠,本帅,就在这卧龙谷中枢等他。”

“要谈,就让他自己滚进谷来谈。”

“要我李信出谷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