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你跟了我多久了?”
“回王爷,三年有余。”
“三年来,我何曾怀疑过你的忠诚?”
陈武低下头。
“属下知错。”
李信转向赵猛。
“赵猛,你归附我大汉,是为了什么?”
“为了不再做准噶尔人的走狗!为了堂堂正正做个汉人!”
赵猛的声音铿锵有力。
“既然如此,就用行动证明给所有人看!”
李信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战,不仅是对外敌的战斗,更是对我们内部团结的考验。赵猛,我给你一个机会,证明归义营的忠诚。你敢不敢接?”
“属下敢!”
赵猛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
“归义营三千儿郎,愿为王爷赴汤蹈火!”
“好!”
李信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赵猛率归义营主力进入鹰嘴峡,陈武的第一营负责后路接应。记住,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恩怨,这是关乎所有人生死的大战!”
“是!”
两人同时应诺,之前的火药味消散了不少。
“张小虎。”
“属下在!”
“你带亲卫队,负责保护谷内的老弱妇孺。无论前线战况如何,绝不能让敌人伤害到一个无辜的百姓。”
“属下遵命!”
张小虎抱拳领命。
“陈敬之。”
“老夫在。”
“你坐镇中军,统筹全局。各部调度,全凭你一言而决。”
“老夫定不负王爷重托。”
陈敬之起身行礼。
李信最后看了一眼地图。
“诸位,这一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击退敌军。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大汉不是好欺负的!”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
“准噶尔人以为我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清廷以为我们是不值一提的流寇。今天,就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汉家儿郎的血性!”
“誓死追随汉王!”
众将齐声高呼,声震帐篷。
夜幕降临,卧龙谷陷入紧张的备战状态。
归义营的士兵们在赵猛的带领下,悄悄向鹰嘴峡进发。
月光下,三千人的队伍如长蛇般蜿蜒前行,甲胄的碰撞声被夜风掩盖。
赵猛骑在马上,心情复杂。
身后的这三千兄弟,跟他一样,都是在准噶尔人皮鞭下讨生活的汉军。
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为自己的民族而战。
但同时,他也清楚,这一战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如果败了,不仅他们会死,整个卧龙谷的万余军民都会遭殃。
如果胜了,他们就真正成为了大汉的一部分。
“将军。”
副将策马靠近。
“兄弟们都有些紧张。”
“紧张是正常的。”
赵猛回头看了看队伍。
“但记住,我们不再是准噶尔人的走狗。今晚过后,我们就是真正的汉军!”
队伍继续前行,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与此同时,李信独自站在卧龙谷的最高处,俯瞰着整个山谷。
谷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压抑。
老人们抱着孩子,妇女们收拾着细软,所有人都在为可能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王爷。”
陈敬之走了过来。
“您真的相信赵猛他们不会临阵倒戈?”
李信沉默了片刻。
“不是相信,是必须相信。”
他转身看向陈敬之。
“如果连我们内部都不能团结,还谈什么对抗外敌?”
“可是万一…”
“没有万一。”
李信打断了他的话。
“要么一起胜利,要么一起死。就这么简单。”
远处传来夜鸟的啼鸣,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凄厉。
明天,血与火的试炼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