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成长与抉择(1 / 2)

唐大山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或许是你一心多用,让练武的感悟更加深刻。你这方法,倒也值得其他徒弟借鉴。”

刘光鸿暗暗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暂时蒙混过关。

然而,他也知道,系统的事情太过离奇,若是被有心人知晓,恐怕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刘光鸿武艺的精进,他在四合院中的地位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邻居们不再仅仅把他看作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对他的习武之事,从最初的不解,逐渐变成了敬畏。

“光鸿这孩子,现在不仅书读得好,还会武功,以后肯定有出息。”一位邻居在闲聊时说道。

“是啊,听说在武馆里进步可快了,连师傅都夸呢。”另一位邻居附和道。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自刘光鸿拜唐大山为师学武,不知不觉已过去一年。

这一年里,武馆成了他除四合院和学校外最常待的地方。只要一有空闲,他便飞奔而来,不仅主动承担各种杂役,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武艺。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武馆的青石板上,刘光鸿便已开始了一天的修炼。他先是扎马步,让自己的下盘更加稳固,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可他依旧纹丝不动,眼神坚定地凝视着前方。

接着,他开始练习十二路弹腿,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腿法的速度和力量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唐大山看着刘光鸿的进步,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无奈。这孩子的学武进度实在太快,短短一年时间,许多资深弟子都难以望其项背。唐大山感觉自己的本事都快被刘光鸿掏空了。

“光鸿啊,你这进步速度,为师都有些跟不上了。”唐大山笑着摇头,眼中满是赞许。

刘光鸿赶忙停下动作,恭敬地说道:“师傅,这都是您教导有方,若不是师傅倾囊相授,徒儿哪能有今日的成就。”

唐大山摆了摆手,“你这孩子,别谦虚。为师知道,你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如今为师确实教无可教了。”说着,唐大山从里屋拿出一本秘籍,递给刘光鸿,“这本秘籍,是为师年轻时偶然所得,里面记载着一些高深的武学心得,今日便赠予你,希望你能继续精进武艺。”

刘光鸿双手接过秘籍,心中满是感动,“师傅,如此厚礼,徒儿实在受之有愧。”

唐大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拿着吧,你是个好苗子,师傅相信你能将这武艺发扬光大。以后啊,也不用天天来武馆浪费时间了,有空回来看看师傅就行。”

刘光鸿眼眶微红,“师傅,您放心,徒儿一定会常回来看您的。”

从武馆出来,刘光鸿心情复杂。

这一年在武馆的时光,不仅让他学会了武艺,更让他感受到了唐大山如父般的关怀。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一直依赖师傅,未来的路还得靠自己走。

与此同时,刘光鸿在学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51年7月份,他顺利通过了中考,以中考状元身份免学费去上四九城最好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