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的灵魂,在于皮薄如纸。”
苗侃拿起一张皮子,透光一看几乎能看清指纹。
他顺手拿擀面杖再轻轻压两下,“包之前再擀一回,薄得能照见人影才算合格。”
然后取馅,捏边,手指翻飞之间,一只只抄手已在掌心跳了出来。
整整齐齐码在台上,像是展翅欲飞的蝴蝶。
灯光底下,那些抄手皮泛着柔和的光泽,轻盈得像随时会飘走。
哪怕还没下锅,那股滑嫩弹牙的口感仿佛已经滑进了嘴里。
“苗神捏的抄手,就是不一样。”
几个厨师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也包了好几年,手法也算熟,可捏出来的总差那么一口气。
而苗侃做的,不仅好看,还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灵气。
试了几次都不对劲,只能叹气:“唉,面食真是手上见功夫的活,差一厘都不行。”
苗侃扫了一眼台面,二十来个差不多够了。
他让徒弟们继续练,自己转身拿了个大碗。
先舀一勺自家熬的辣椒红油,再加一勺生抽,半勺老抽,少许盐和白胡椒粉提味。
“猪油。”
说着,他扔进一小块洁白的猪油,油润润地卧在碗底。
紧接着,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筒骨高汤,奶白色的浓汤“哗”地倒进碗里。
高温瞬间把猪油化开,香气“噌”地一下炸了出来。
再抓一小撮切碎的榨菜丁撒进去,轻轻一搅——
汤面上浮起一层诱人的红光,辣香混着肉香扑鼻而来。
汤底齐活了。
接下来,水开下抄手,煮到浮起捞出,沥干水分放进调好的汤碗里。
最后撒上一把炒香的白芝麻,再点缀些新鲜葱花。
一碗热腾腾、红亮亮、香气四溢的红油抄手,就成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抄手出锅了。
“这玩意儿看着就来劲!”
厨房里一帮掌勺的大师傅,眼睛全盯在苗侃手上那碗抄手不放。
悄悄咽了口唾沫。
真香啊,谁看了都得馋。
煮好的抄手半透不透,皮薄得几乎能瞧见里面的肉馅,一个个滑溜地浮在红亮亮的油汤上。
“这么薄的皮,居然一个都没破?”
几个厨师忍不住嘀咕:“加蛋清果然管用。”
“可不是嘛,关键是火候也拿捏得太准了。”
皮越薄,煮的时候越容易烂,一点点差池都不行。
他们心里清楚,跟苗侃比,自己还差得远呢。
徐若明瞅着那一碗抄手,脑子里直晃悠:自己这才学了人家一点点皮毛罢了。
…………
“红油抄手。”
苗侃把碗递到美食街坐着等的那位孕妇手里,顺口补了句:“你要的是微辣口。”
其实这道小吃,主打的是香味扑鼻,辣只是点缀。
蜀地人爱吃麻辣,但也不是每样带辣椒的东西都要辣得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