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里头闹哄哄的,人挤人,跟赶集似的。
他扫了一圈,发现这些人手里不是拿着手机,就是端着相机,还有人支着三脚架,架势挺足。
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等着拍什么大场面。
“苗老板来啦!”
“苗神到了!”
刚露脸,一群人就跟炸了锅一样围上来,眼睛亮得跟探照灯似的:“比赛啥时候开始啊?”
“啥比赛?”
苗侃一头雾水。
前两天倒是真有全国厨艺大赛发了请帖过来,但他压根没搭理。
那种争名夺利的事儿,跟他不沾边。
没报名,没准备,连看都没多看一眼。
听旁边几个吃瓜群众七嘴八舌一解释,他才明白过来。
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摆摆手:“走走走,各回各家,该干啥干啥去!”
天天闲得慌是吧?
别人不办比赛,你们还非得等着看热闹?
他径直走进店里,还没进后厨,一股子炖肉的香气就直往鼻子里钻。
锅盖盖着,香味儿却早就满屋子乱窜。
冬天闻见这味儿,整个人从脚底板暖到天灵盖。
羊肉和羊骨炖得久了,汤头已经变得浓白,像牛奶似的,在灶上慢悠悠地冒着小泡。
几根带肉的羊腿骨在汤里滚来滚去,光看一眼就让人想捞出来啃两口。
“汪汪!”
“喵呜~”
后院那条狗和那只猫一闻到味儿,立马开始叫唤,你一句我一句,跟打对台戏似的。
意思再清楚不过:开饭了没?该给咱俩留口吃的了吧!
苗侃没理它们,转头对帮工说:“木耳、黄花菜,拿冷水泡上。”
话音没落,手上已经麻利地揉起面来,酵母一撒,面团搓得顺滑光亮。
揉完的面不能马上用,得盖上湿布醒二十分钟。
等它发起来,体积变大,里面全是细密的小孔,就成了蜂窝状。
这发面能蒸馒头、烙饼,但要做羊肉泡馍的馍,还差一道工序。
还得加一团死面——就是没发过的面。
两种面混在一起,揉匀了才够劲道。
吃的就是这种半软不硬、半松不塌的口感。
把面团揪成小剂子,搓成长条。
苗侃一边做一边提醒边上跟着学的厨师:“这步得快,千万别等面再发起泡来。”
“要是面二次发酵了,等下泡进汤里,立马就散架,软塌塌的,嚼着没意思。”
一帮厨师站在边上,个个表情严肃,像在听祖传秘方。
有人还掏出个小本本,把苗侃说的每一句都记下来,写得飞快,生怕漏一个字。
其中一个本子都快厚得能当砖头使了!
苗侃看着这群人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心里直叹气。
这些话写在纸上是容易,可真要做得好吃,光靠记可没用。
理论谁都懂,但手上功夫差一点,做出来就是天壤之别。
这手艺,得靠练,靠悟,说不清道不明。
“把面条压扁,做成圆饼。”
“中间薄一点,边上厚一圈。”
“一次别做太多,做完马上烙,放久了就废了。”
他把饼放进平底锅,盖上锅盖,小火慢慢炕。
三分钟后翻面,再炕三分钟。
“苗神,这……这馍是不是没熟透啊?”
一个年轻厨师瞅着锅里那层微微发黄、摸上去软乎乎的饼,迟疑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