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接过那件羊毛衫,很暖和。
“知道了。”她把衣服放进行李箱。
周怀瑾没再说话,蹲在她身边,安静地帮她整理。
那些随手塞进去的衣物,被他一件件拿出来,重新叠好,边角对齐。
张勤看着他的动作,没阻止。
“好了。”箱子合上。
周怀瑾站起身,从身后抱住她,下巴轻轻搁在她的肩窝。
“下次休假,我们就搬进新家。”
“嗯。”张勤应了一声。
“我走了。”
“我送你。”
“不用。”张勤转过身,踮起脚尖,在他唇上亲了一下。
她看着他,眼里带了点笑意。
“你在,我怕我不想走了。”
周怀瑾愣住,随即笑了。
他低头,回了一个更深的吻。
“好,我不送。到了给我电话。”
“嗯。”
黑色的越野车驶离御辰府,再次汇入奔向641研究所的车流。
研究所还是老样子,门口那条被撤下的横幅,好像还在空气里留着一抹红色。
张勤一回来,就被卷入了工作的洪流。
“追光计划”进入了最关键的整合阶段。
索恩团队带来的理论,与研究所原有的技术路径开始碰撞、融合。
实验室里,争论声、计算声、仪器的蜂鸣声,二十四小时不停。
这天下午,张勤正在办公室推演一个新的算法模型,门被敲响。
李向阳拿着一份报告,脸色铁青地走了进来。
“老大,出事了。”
张勤的视线从满是代码的屏幕上移开。
“说。”
“第四组的模拟实验,数据崩了。”李向阳把报告拍在桌上,“他们用了兰开斯特上周共享的一份辅助材料数据,想优化电解液的低温性能。结果,零下四十度,电池直接报废!内阻高得像堵墙!”
兰开斯特,索恩团队里那个性格最温和的英国专家。
张勤拿起报告。
数据曲线垂直下跌,瞬间归零。
“兰开斯特的数据源是哪儿的?”
“他说,是他们团队出发前,从另一个合作实验室顺手拷贝的补充材料,觉得可能用得上,就一起带过来了。”
李向阳眉头拧成了疙瘩。
“我反复核对过数据本身,非常完美,理论上能把低温性能再拔高五个百分点。可实际结果……完全是反着来!”
张勤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
“把原始数据调出来,发我电脑上。”
“好。”
李向阳走后,张勤盯着屏幕上那份原始数据看了很久。
数据太漂亮了。
每一个参数,都完美无瑕。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
天色渐晚,远处实验楼的灯光一盏盏亮起。
吴巧晴是怎么从防卫森严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带出那两个核心硬盘的?
真就靠一个天真的美国老头和几个淘宝买的陶瓷碗?
现在,这份来自所谓“合作实验室”的完美数据,像一个警报。
这不是学术交流,这是战争。
一场在代码和数据里进行的,无声的战争。
而吴巧晴,那个咋咋呼呼、满眼都是八卦的女孩,到底是什么角色?
张勤回到电脑前。
她打开研究所的内部管理系统,输入最高权限密码。
点开人事档案库。
她在搜索栏里,敲下了三个字。
吴巧晴。
一份详细的档案弹了出来。
华大本硕博,天才班,高能物理……一切都和简历上吻合。
家庭关系一栏:父亲,吴建国,商人。母亲,陈静,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张勤的视线停在“陈静”这个名字上。
她关掉档案,迅速打开国家学术文献库。
搜索栏里,她再次敲下:“陈静”、“华东师范大学”。
一篇篇论文跳了出来。
张勤一目十行地扫过。
她关掉所有窗口,身体向后,重重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
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脑主机风扇的转动声。
几分钟后,她睁开眼,拿起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拨通了安全部门的专线。
“我是张勤。”
“给我接老陈。”
电话那头停了几秒,立刻转接。
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带着警觉。
“张总工?”
“老陈,我需要一份授权。”张勤的声音很平静,“立刻调阅‘追光专项小组’所有成员,入所以来的全部内部通讯记录,包括所有加密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