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天工科技城,一号会议中心。
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教室。
张勤站在讲台上,看着
两百个人。
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全是从全国各大重点高校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连夜“借调”来的顶尖高材生。
博士、硕士,最次的也是大四保研的尖子。
他们坐在
汪淑英和徐明,像两尊门神,守在会议室门口。
秦月荣站在张勤身边,负责操作投影仪。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张勤清了清嗓子,拿起话筒。
“我叫张勤。”
“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培训讲师。”
台下很安静。
所有人都看着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讲师”。
“我知道,大家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心里肯定有很多疑问。”
“我长话短说。”
“这次培训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
她转身,秦月荣立刻在巨大的幕布上,投出了一行字。
【学习如何为我们整个民族,生产精神食粮。】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精神食粮?这是什么说法?
张勤没理会,继续说:“今天的第一课,学习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模式。”
她拿起白板笔,在旁边的白板上,写下两个字。
“仙侠。”
然后,她转过身,开始讲解。
“所谓仙侠,核心是‘凡人修仙’。”
“我们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世界观,包括修炼体系、法宝体系……”
她讲得很快。
把昨天晚上写好的那些“公式”,一条条抛出来。
台下的人,一开始还在奋笔疾书。
但很快,就有人跟不上了。
或者说,他们的脑回路,跟张勤,不在一个频道。
终于,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举起了手。
“张老师,我有个问题。”
“说。”
“您说的这种把创作完全‘公式化’、‘模块化’的思路,是不是会扼杀作者的创造性和艺术表达?”
他一开口,就像打开了某个开关。
立刻,第二个、第三个举手的人出现了。
“是啊!张老师!文学的魅力在于不可复制性!都按您这个模板写,那不都千篇一律了吗?”
“我反对!这是对文学的亵渎!我们写的是艺术,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罐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您这个体系,完全脱离了现实主义的根基!”
整个会议室,瞬间变成了菜市场。
各种理论,各种主义,各种名词,夹杂着引经据典,朝着张勤扑面而来。
“砰!”
张勤把话筒重重地放在了讲台上。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她悬在半空的白板笔,“啪”的一声被她捏断了。
所有争论声戛然而止。
两百道目光,齐刷刷地盯在她身上。
张勤扫视着台下那一张张错愕的脸,一言不发。
她走到白板前,将手里那半截断笔扔进垃圾桶。
然后,她拿起板擦,在所有人惊愕的注视下。
把自己刚刚写下的所有“公式”,一个字一个字地,全部擦掉。
直到白板变得一片空白。
她转过身,重新拿起一个新话筒。
“很好。”
“看来各位对第一课的内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那么,今早的培训,到此为止。”
“所有人,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