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几个亲王商议之后直接去大清请旨,意思就是要娶公主,而且这次他们的口很松,意思就是陪嫁够的话,那一切都好说。
嫡出庶出都无所谓,嫁妆,主要是嫁妆。
蒙古这边现在不在乎别的,但是皇帝在乎啊,原本这求娶之人身份高就不好选人,按说就是之前和亲过去的掌权公主的孙子,这血脉,他大清不捧你让蒙古人怎么想?
再加上皇宫现在有两个适龄公主,你没道理现在去找理由封宗室女送过去。
皇帝这还没纠结好呢,后宫先乱起来了,皇后太后两人是直接公开杠上,现在皇后还怀着皇嗣,太后有些话想说但就怕皇后在她宫里出事,只能坐在那闭口不言。
等到皇帝赶去慈宁宫将皇后带走之后太后才开始自己的谋划,纽祜禄氏和富察氏在前朝吵个不停,皇帝为了安抚皇后和龙胎也一直在帮富察氏。
眼看纽祜禄氏和太后势微,这个时候娴贵妃出面了,她带着她的好计策踏入慈宁宫,第二天开始前朝都开始宣扬嫁公主的好处,然后纽祜禄氏和富察氏又争起来了。
最后皇后棋差一招,皇帝下旨让固伦和敬公主出嫁,只是大清的消息要传到蒙古最快也得七八天,这七八天够做很多事情了。
现在这边的大小部落还都在嘲笑科尔沁真的势微了,不然前几朝那公主扎堆嫁去科尔沁,现在皇后和太后都快打起来了,就为不让女儿过来。
也就趁着这个时间差,南越联合周边部族吞下了科尔沁的一部分土地和人口,吞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传教。
神的信徒就是她的信徒,神不一定办事,她也不一定办事,但是她可以带着大家过好日子。
等到大清的圣旨过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那等着科尔沁的反击,科尔沁也在等待,他们打算等公主过来再说,毕竟现在打了赢了还好,但凡退一步就会陷入两难
到时候他们不仅得防着前面还得防后面,而且这皇帝亲女儿过来,大家也能更放心一些。
皇帝嫁亲女儿有一部分理由就是因为知道最近蒙古不安分,出了个跟准格尔差不多的部落,他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大环境,能不打就不打,只希望科尔沁能帮他扛住压力。
和敬公主带着满满的嫁妆离开皇宫,等进入科尔沁地界之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天晚上公主安心休整,结果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嫁妆和随行人的兵器,就连身上穿的甲胄都被扒了。
蒙古包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地上的火堆让她们确定昨天的一切不是梦,富恒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要么是科尔沁自导自演要双份嫁妆,要么就是有人半路截胡。
可谁能在科尔沁的地界弄起来这么大一个摊子?科尔沁的人眼睛又不瞎,而且他能确定昨天跟他交接的那些人他曾经见过,就是科尔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