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 > 第171章 中国人的怒吼(十一)

第171章 中国人的怒吼(十一)(2 / 2)

小鬼子的抵抗逐渐微弱,零星的枪声是战士们在进行最后的清剿,给那些重伤但仍试图反击的小鬼子士兵“补枪”。

刑天站在高耸的岩石上,冷峻地注视着这片他亲手打造的坟场。脚下,是燃烧殆尽的车辆残骸、散落的武器碎片和层层叠叠的小鬼子们的尸体。

黑水沟,这个名字从此对于幸存的小鬼子而言,将意味着无法醒来的噩梦。

正如刑天所预料,这场辉煌的胜利并非结束。他喝下一口凉水,压下胸中的烈焰,目光已投向远方,开始筹划下一次,为小鬼子的“报复”准备更多的“好菜”。

战士们的身影在血色夕阳下忙碌,如同永不干涸的水滴,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汇聚成复仇与抵抗的洪流。

黑水沟大捷后,刑天所部并未沉浸在胜利中太久。

正如刑天所料,小鬼子高层震怒,为了确保津浦线的安全,为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肃清潜在的威胁,小鬼子调集重兵对南京外围及苏北、安徽部分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报复。

而刑天率领部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群众的掩护,像一股无形的流水,在小鬼子的包围缝隙中穿梭,时而集结猛击其运输队,时而分散袭扰其据点,让小鬼子疲于奔命,却始终抓不住主力。

在一次夜间会议上,刑天摊开地图,指出了新的方向,“上峰来电,小鬼子的大部队正在向北挤压,企图打通战线,将华北和华东战场连成一片。所以,徐州将是国军和小鬼子争夺的关键节点。”

“如果小鬼子占领了徐州,就能打通津浦线,华北和华东的小鬼子就能合兵一处,其兵力和物资就可以自由调动,从而形成巨大的战略优势。”

“汤恩伯军团、川军、西北军都在往徐州那里集结。”

“我们在这里打游击,固然能咬小鬼子几口,但终究是疥癣之疾。徐州那边,将是小鬼子的血肉磨坊,也是我们中国军人扬眉吐气的地方!上峰命令我们向那边运动,择机对小鬼子的关键军事目标下手。”

“就算我们人不多,也要在关键时候,帮正面战场一把,给第五战区他们减轻一点压力!”

“上峰也考虑到了我们这支部队的军事优势,那就是特种作战。所以,上峰允许我们自主作战,不必直接投入正面战场(我们部队的人数也不允许),而是发挥我们的游击特长,扮演“侧翼毒刺”的角色。”

“我和赵队长、大强、刘忠、张恒等仔细研究了一下徐州方向国军和小鬼子部队的态势,拟定了后续我们这支部队的作战计划。”

“1、迂回渗透:避开小鬼子的主要行军路线,利用夜间和复杂地形,向台儿庄东北方向的临沂、兰陵一带迂回。该地区是小鬼子侧翼保障部队和运输线的活动区域。

2、情报优先:派出多组侦察兵,并与当地游击队、老百姓取得联系,重点查明小鬼子一条重要的物资补给线——从临沂通往台儿庄方向的公路。

3、伏击点选择:我选择了“獐山峪”作为预设伏击场。这里距离台儿庄方向约一日路程,是通往台儿庄方向的必经之地,两侧山势陡峭,利于隐蔽和火力发挥,且不利于小鬼子车辆的展开和重武器支援。

4、战斗目标:不以歼灭多少小鬼子为目的,而以“彻底瘫痪运输队、摧毁物资”为核心。计划炸毁头车和尾车,堵塞道路,然后用密集火力覆盖车队,重点打击弹药车和油料车,制造最大程度的混乱和补给中断。

5、撤离路线:得手后不做纠缠,立即沿预先勘察好的山路向西南方向撤离,进入国军控制区或再次隐匿。